陈文浩,柔佛新山人,既是退休独中教师,亦为南马著名彩墨画家。其画作细致严谨磊落大方,个人风格尤其强烈。自八十年代伊始,便陆续在新马两地策展,包括吉隆坡精武体育馆、新加坡中华商会、士姑来天后宫及笨珍培群独中,可谓遍布天南。除此之外,他也曾出版《陈文浩诗书画集》及《那点水的蜻蜓》及《陈慧可童诗集》等著作。
据悉他早年曾为《星洲日报》〈星云〉绘画插图。可惜历史久远岁月翩翩,迄今亦已荡然无存。所幸读者不懈努力,终于在部分册本辑录其画作,是以浩渺光辉犹然重现,诚属文坛佳话。从梦平《复活少年心》及莎琳《童年的梦》来看,这些插图大抵以写景、绘物及人像见长,整体风格相对朴素。
至于其近作则收入于笨珍培群独中的《陈文浩诗书画集(诗书部)》,以及柔佛士姑来天后宫之《陈文浩诗书画集》。惟两者除排版差异以外,内容几乎重叠。稍有不同的是,前者附录画作文字同时,却也收载对联,故较后者丰富。
论者普遍认为,其画作手法形象真实,而且“一笔笔生命力充沛的线条,一抹抹细腻的敷彩,忠实记录世间万象,诚有宋人画尚真的格物精神”。譬如见录于两本画册的《归真图》,便以如此技巧描摹甘榜风情,实有身临其境之感。另就诗文而论,大众也觉得他“形式自然不受拘束”,近乎元曲俗谣。
笨珍培群李文辉副校长指出:“陈老师的诗书画是一体的,贴近人间况味,接近今天语言,符合各阶层人们审美心理”。而且“其创作一派生活气息,兼含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智慧。以雅俗共赏见胜”。兹引文句为证:“且揣摩,且揣摩。何以是你,何以是我,怕是解得个中情缘。你本非真,我亦是假。空生形象,应了人间笑话”。
创作之馀,他也积极参与文教活动。譬如数年前,就曾为笨珍培群教职联谊会筹募活动资金。千禧年之际,亦受邀担任士姑来天后宫“天墨书画坊”导师。据说巅峰时期,一度突破数十名学员同时上课的记录。想当然尔,该宫庙范围自可看见其字迹——“好运道”长廊题词便是其手笔。可贵的是,他也不吝捐献字画充为文化活动基金,推动社区文艺风气尤力。无怪谈起其人其事时,闻者皆肃然起敬钦佩不已。
从陈文浩经历来看,不难发现在“会议正在讨论怎样收拾汉语这块福地”的年代(典出温任平《治丧委员会》),仍有人为传统文化及华文教育默默耕耘。即使个人努力在宏观趋势底下,多少显得微不足道。然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要香火承传绵延不绝,绝不似黎紫书的木瓜树那般颓圮。
诚如陈氏所言:“一方风土时常左右了一方民情,包括文字在内;文字的运用因为风土民情的不同而慢慢产生了变化,成了那方区域的应时代文化”。故其作品始终“能直接进入最底层的民众文化平台”。想来如此成就,亦系贡献匪浅了。最后以杨万里〈咏竹〉结尾,愿他老人家身体健康事事顺心: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便无文与可,自有月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