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叫“疑邻窃𫓧”:有一个人丢了一把斧头,心里怀疑是邻居孩子偷去了。他去观察邻居孩子的步行姿态,觉得那就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看其神色,更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再看讲话神情,简直就是偷了斧头的样子。总之,他觉得邻家孩子的一举一动、面目表情,没有一处不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
不久,他到山谷里去掘地,找到了自己丢失的斧头。隔了几天,再看邻居的孩子,一举一动,面目表情,都不再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
“疑邻窃𫓧”给我们什么教训?最浅白的会说:不要随意怀疑人;深奥一点的会说: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这些说的都没错,但常没什么用,因为即便我知道不可随意怀疑人、不带主观成见,但当我下一回再怀疑人、具主观成见时,我总还会以为我的怀疑有道理、我的看法并非成见。
听故事别去听教训
人就有这样的困境,读到的、听到的教训常常难让自己在经验中如实地体验到,因此很多书面上记载的教训都很难起效果,有的连提醒的效用也没有。不但如此,更严重的是,当你认同读到的、听到的教训,并当作自己已在经验中体验到了,这就构成人人都自以为有智慧的假象。这种陷阱,你我都曾坠落其中。
那怎么办?一个建议就是,听故事别去听教训,你要的不是别人总结的一般教训,你要的是提炼属于自己的教训。要做到这,就必须根据故事去回忆自己有过的相近思维、心理、情绪状态等等。所谓回忆,不只是指记起,也指重新在心里体验一遍,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能够这样做到,教训才不落为泛泛之谈,才有你个人的色彩和生命力,才能有效地起“提醒自己不犯上同样毛病”的作用。
审视思路克服猜疑
当然,由于每个听故事的人际遇不同,所可汲取的故事教训就不同,这不只让分享故事有乐趣,分享教训也有了乐趣。据我个人的经验,“疑邻窃𫓧”值得注意的是疑者的顺势思维。斧头弄丢了,一旦有什么暗示启动他的疑心并锁定结论,不管邻居孩子如何表现,都会被他看成恰恰是偷了斧头的表现。
如果不是重拾回斧头,疑者压根儿不曾想过要审视自己的思路和克服自己的猜疑。这种思维状态我把它叫顺势思维,像小舟顺流而下,不需要花点力气控制速度或者稍微让它缓慢下来看看要不要转换方向。
问题在于,我们经常处在顺势思维的状态中。更糟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少有“重拾斧头”契机,因此也就很难像丢失斧头的人那样纠正了自己思维之“顺势”。“重拾斧头”的寓意在于它破坏顺势、激发检验意识,让思考者意识到需要看看自己是不是处在顺势之中。能自己当心、监视顺势思维的人,思维素养比常人高。
上文提到回忆能帮助你在听了故事后为自己提炼教训。当然,回忆不可匆忙,且需耐心。各人的回忆不同,他人无法代劳,但为行文之可能,我只好引用一个真故事,希望能帮助大家明白“听故事后回忆和提炼教训”是怎么一回事。
不久前有一对夫妻向报章道出感染新冠肺炎的惨痛经历。他们在行管令开始前参加了一个小型聚会。据他们说,出席者都遵守标准防疫作业程序。他们一直都戴著口罩,但曾在与人近距离聊天时,把口罩拉到下巴。他们认为这是感染的原因,因此呼吁大家别把口罩拉下,并忠告大家说:“你可能认为,把口罩拉到下巴只是暂时的,没什么要紧。但其实,后果要比你想像中严重多了!”而他们之所以决定把故事分享出来,就是为了告诉大家,时刻都要正确佩戴口罩,不要再抱著侥幸的心态。
慎防肯定 确定无疑
有关夫妻就是处在顺势思维之中。事后回想,他们发现之所以受感染,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曾经没戴好口罩和朋友近距离聊天。既然认定是这样,其他的跟进想法就有水到渠成之势,比如认为自己太过大意、认为自己有必要提醒大家不要一时疏忽和有侥幸心态、认为就是跟他们讲话的人把病毒传给他们等等。
问题是,你怎么那么肯定病毒真是在你把口罩拉下来时进入体内的?受感染是事实,可以肯定,因为受检验证实了,但感染途径,能这么肯定吗?“很可能”并不等同于“确定”,需要那么不留余地吗?怀疑和猜测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慎防肯定、确定无疑。这对夫妻显然没有可重拾的斧头让他们去停下想想或许他们是因其他原因受感染的,比如会不会是在和朋友近距离谈话时用之前已受污染的手不自觉地揉了揉自己的鼻子或眼睛?
重拾斧头和没重拾不同,差别在哪里?如果能开放看待其他受感染途径的可能性,那么上述夫妻就不会那么迫切向大家提出那样的劝告,劝告的方式和内容或许也会不一样。会不会就因为他们表现出的义无反顾、忠告和提醒,引起某一些父母因一时疏忽把孩子的口罩弄掉了下来几秒钟而感觉到焦虑、内疚呢?天晓得。
我其实要提的更重要的一点是,处在同样的顺势思维的其他感染者,心里从不开放看待感染的其他可能途径的话,或许会做的就不像上述夫妻那样善意提醒、忠告,而是怨恨地去责怪别人。是善意还是怨恨、忠告还是责怪,变成得看进行顺势思维者的品格,遇上品格好的人,确诊后会关怀他人,遇上品格不好的,确诊后会怨在不对的时候和不对的地点曾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你。各位身边的防疫氛围,是倾向于前者,还是后者?
其实“疑邻窃𫓧”要带出的顺势思维不只出现在防疫一事上,一味散播正能量、煮鸡汤的人很多也是如此,受用的人很多。只是,如果之所以受用是奠基于健全的思维上,那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