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底,指泄漏底细,和报章娱乐版常指的意思无关。另外,本文所说露底,还附有一层不曾觉察、不自知的含义。
有一热情青年作曲家请教莫扎特如何创作交响曲。莫扎特劝告说,交响曲非常复杂,年轻人理应先写简单曲子,再慢慢学习创作复杂的。青年作曲家说:“你不是在8岁就写交响曲了吗?”莫扎特说:“但我当时没有问该怎么创作啊!”
这个故事极富教育启示。人是信息载体,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无不透露关于自己是谁的信息。秘密可以守著不公开,但有的信息在不经意间就外泄了,思维、素养如何也就随之展现无遗。遇上普通人,你泄露的信息不被截取、分析。但如果遇上的是内行人,你就无所遁形。
上述故事中的青年作曲家的提问就透露了一个信息,即他还不具备创作交响曲的能力。怎么证明呢?证明就在于他的提问,既然如此提问,就表示还不具备创作交响曲的能力。但他自视过高,万料不到自己的提问露底了、恰恰说明了自己不行,而且被专家给看穿了。
故事没有说青年作曲家有没有老实承认、虚心学习。如果他承认了,则此被分析了的信息是一个宝贵的教训,有助于他的前进;如若不然,一味否认自己尚缺乏创作交响曲的能力,则欺骗了自己,却改造不了事实,也无助于学习。
许多学生有露底而不自知的毛病,有的更是被点破了也死不承认。一学期十二个星期,期末考要来了,一些学生这时会提出以下的问题:一、考试范围涵盖哪些课?二、哪里可以取得往年试题?三、哪里有完整题解?这些问题都该问,但问题在于,这些信息老师通常都在上课第一天就交代了,而且也不时地重复、强调了,为什么临考前几天还停留在这样的提问层次上呢?
好的学生不会在这个时候问这类问题,因为他们早已听进去了。这种问题在这个时候提出来,其实就露底了,清楚说明了上课不认真,就如跑一百米,前面七十米在散步,后面三十米紧张起来时才愿意加把劲。
批评别人时须自重
没人爱受批评,你要是说这些学生上课不认真,他们会不高兴,有时也不承认,硬说你从没提供过有关材料,搞不好还告你为师态度不良。露底了还不承认,是自欺而欺不了人。当然,死不承认后,还是可以得到老师的回复,但重点其实在于有关学生需有以下的自省:为什么老师交代了那么多遍,别人都知道,我却不知道?
人们所谓的自重就是指自知露底而行为有所收敛,但难就难在“自知”。最好的例子就是有关批评这件事。社会上不自重的批评者很多。由于批评者往往具备气势,不深入思考的人常以为被批评的人都是做不好的一方。如果甲用流利的英语批评英文不太行的乙说:“你赚的钱不比我多,所以你理应向我学习。”这种经济上的优势和姿态上的霸气,往往让一些市侩人士唯唯诺诺。
但这同时展现了甲的素养不足,因为不管是金钱、学位、地位、权力上比谁高,都没有必要摆出高高在上的嘴脸。这些人往往自恃有某一优势而泄漏了其他方面的不足而不自知,所以才会持续地不自重,一般情况之下没人能奈何得了他们,反过来也就更显得“自知”的重要;
学生批评老师也一样,有的老师的确糟糕,但也得看看是哪位学生批评老师。在班上听课,记不住又不写下重点的学生,可能会批评老师不给笔记或者不给完整的笔记,有的还简单地把考不好的原因归咎于老师的笔记不完整,其实就是露底了而不自知、不收敛,也是不自重的表现。
承认露底获益大
真理是不是越辩越明呢?真理只有对懂得辩论的人来说才可能越辩越明。辩论的一个规矩就是不能照一个样板地回击对方。如果两支辩论队伍只相互提“你偷换概念”、“你也偷换概念”,那不是跟小孩的“老师,他打我?”、“不是,是他先打我”一样了吗?
我如果说你无知,因为甲乙丙丁戊;你不能只说“你也是无知”,而必须提出“己庚辛壬癸”,不然的话就露底了,说明你的思维不比我细腻,因为我不只批评你,还提出理由,而你只会用一样的批评回敬我,却提不出任何理由。
通常这种只依样回击的人思维模模糊糊,即便你明说他需提出“己庚辛壬癸”,他也没能耐给你,但“只懂依样葫芦地回击”这个动作却蒙蔽了他,露底了还不知道,因此就不可能把真理越辩越明。遇上这样的人,最佳处理法就是暂停沟通,只盼他什么时候能得到高人点化。
肯承认自己露底了,对学习有莫大的帮助。学生肯承认“埋怨笔记不完整”(当然,这里假设笔记不是烂老师提供的)反映了自己的不成熟,日后才可能用心改善听课方法;不肯承认露底了,就是选择不承认事实、选择继续自欺,人生中没多少友人会多次劝导、没多少老师会再三提点,即便是情人也可能因此不愿再沟通。
多留意自己泄漏了哪些信息,其实重点不在于是否有人将之截取、分析了,而是自己要尽量清楚,因为那往往关乎我们自己的紧要盲点,解开了获益最大的终归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