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侠受伯伯提醒:个人的力量越大,责任则越大。这句话影响了蜘蛛侠一人,但现实中不乏一句话影响许多人的例子。话语的影响力大小往往和说者的身份轻重有关,身份重者说话责任也大,因此身份重者需时刻注意自己的遣词用字。
不久前社交媒体广传富贵集团的一则广告,内容是“要不你待在家,要不就待在富贵”,海报下方有八个小字“共抗疫情,人人有责”。有关广告是应新冠疫情制作,在政府颁布行管令后第二天发出,善意提醒人民待在家,以减低感染风险。广告获得极大赞赏,转发量不小。毫无疑问,上述广告出发点很好,但或许有思维上、心理上和实际层面的考量不周。
思维上的考量不周,首先在于把可能性高的事当必然的看待。若不待在家,若外出,则会受感染,受感染则会死亡,死亡则唯有待在富贵。或许广告制作者没有这样的意思,但短短两句话用了两个“要不”,“必然”的味道难不被人嗅及。把或然的东西当必然的看待,是推论不严谨。
引起恐慌心理
思维上的考量不周,其次是把非二选一的情况当二选一处理。新冠肺炎传染很广很快,但受感染者并非必死无疑,其死亡率有的说是2个百分比,有的说是3.4个百分比,尚无定论,但肯定不是感染了就唯有死亡,更不是只有待在家和死亡的二选一。
上述广告在用词、造句上不只引导大家宽松推论,还很可能会因通过提供人们不完整的选项而引起恐慌心理。人们对新冠肺炎之所以恐慌,原因很多,确诊和死亡人数的日日攀升是一个原因。既然感染风险高,而上述广告给人的印象是受感染了唯有死,那么自然会引起危机感,心理上难以不慌。或许有人会否定上述广告有这样的效果,因为大家不都在赞赏,且转发的人不也多吗?不要忽略一点,就如它让人认同其善意而不自觉地推论错误一样,它也会让人按赞时不自觉地增添一份忧虑。
我也转发了上述广告给一位友人看,提出我认同广告之用意,但不认同其表达善意之方法,他的第一个反应是“没钱,也甭想了!”,是指并非每个人都有经济能力“待在富贵”。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富贵集团显然是把自己当作安息的代名词”。这第二反应反倒可给广告制作者一个很好的改进提示,若当初把“待在富贵”改成“待在墓地”,则上述广告的公益味道想必会比商业味道浓一些。
有的人会说从广告学的立场看上述广告是成功的,因为它吸引了群众的注意、赞赏和转发,何况它的出发点说到底是好的,但如果成功达到效果加上出发点是好的之馀能教育人们严谨推论、了解可能的选项、因思考正确而不恐慌,那不是更好吗?我相信富贵集团是愿意同时承担起对教育社会的责任的,因为它必然清楚意识到其在我国华人社会的身份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