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周中国教授贝淡宁(Daniel A .Bell)来马来亚大学主讲中国模式与贤能政治议题,但由于这不是马来西亚人民所关注的议题,所以出席者寥寥无几。然而,对于关心中国政治前景和民主发展的人而言,贝淡宁教授所做的研究掀起了激烈的辩论,亲自出席和聆听他的讲解有其必要性。
贝淡宁是加拿大公民,目前在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担任院长,他拥有中国永久居民身份,认同中国文化和正在努力融入中国文化。前几年贝淡宁撰写的书《贤能政治:为什么尚贤制比选举民主制更适合中国》在中国和西方世界掀起了辩论风暴。
贝淡宁在该书总结说选举民主制度只适合给西方文明或与拥有与西方文明相似的国家,对于完全与西方文明完全不同的中国,不能和无法照搬选举民主制度,因此必须另辟蹊径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的政治模式。他认为,单单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角度来批判中国的政治制度是狭隘、有局限和完全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为什么不能从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和文明寻找答案,然后用来批判现今的政治制度,并为进一步的改革提供论述。
西方批评贝淡宁书籍
贝淡宁提出的“下层民主,中层实验,高层尚贤”概念,是考察了西方选举民主制度的优缺点和中国国情后所做出的结论。意思是中国可以在基层治理施行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中层治理方面需要结合不同经验和模式,再进一步探讨最适合的方法。至于高层或最高领导层,他认为中国应该参考中国儒家的思想精华,要透过考试和察举制度来磨练、审核和提拔最高领导人,而不需要进行选举民主。
贝淡宁的书出版后,立即迎来西方世界的大力批评,并为他送上“洋五毛”的称呼。意思是,作为一个出生和在西方受教育的贝淡宁,不应抛弃或无视西方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批判,不应该合理化中国不落实选举民主的行为。
西方世界也就贝淡宁的英文版书籍(英文版本的书名是The China Model:Political Meritocracy and the Limits ofDemocracy)批评说,他的中英文版本书名不同,特别是英文版使用China Model字眼,含有向世界推销中国模式的暗示。西方世界也对贝淡宁的分析框架和方法不屑一顾,认为他只是偷换概念,一方面全盘否定西方选举民主的价值和有效作用,另一方面只是完全迎合中国现有的执政模式。
无法处理治理效率低
中国学者本身也对贝淡宁的分析不以为然,一些批评认为贝淡宁混淆了“贤能政治”与英文political meritocracy的关系,也认为他错误理解了儒家提倡的尚贤制。中国学者黄玉顺曾不客气批评贝淡宁的研究只是协助通往极权之路。
另一方面,认同贝淡宁研究成果的人认为,贝淡宁的贤能政治的确是提出了新观点和新方法来分析中国治理模式,特别是贤能政治的提出打破了政治分析独尊西方理论的轨迹。
西方世界正面对的是选举民主可以确保领导选拔过程的合法性及解决革除坏领导人的问题,但是无法处理治理能力低下的问题。譬如,美国政府关门一事,显示了民主制度在治理上的低效率和无能,导致许多政策无法获得落实,经济上也蒙受巨大的损失。
同时,西方选举民主导致政治进程以表演秀、民粹和金钱政治为主,几乎所有重大的政策都是依据当朝政府的任期来拟定和落实。一旦换了政府,就意味著前朝政府的政策全面被推翻,缺乏政策连贯性。
没所谓中国模式
认同贝淡宁的人也认为,中国的政治和治理模式正在经历深刻和巨大的改变,完全照搬西方经验是不可能,目前还有许多有别于西方模式的政治理论等待获得实验和验证。西方世界已经很难在政治模式做出改革,而处于巨变中的中国则相对可以接受和验证新思路。
而贝淡宁的理论提供了一个方向。贝淡宁在马大的座谈会上说,其实他更喜欢中文书名——贤能政治,而不是英文的中国模式。他说,中国的经验和国情是独一无二,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与中国相同,所以无论中国的改革取得怎样的成就或失败,都很难照搬到其他国家上,因而并无所谓的中国模式。
贝淡宁也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当他在新加坡时,曾好奇为何能干和优秀的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会落选。他就此事询问一位德士司机,德士司机说因为杨荣文不出席其亲人的丧礼,故不投票给杨氏。他就觉得此事不可理喻。
贝淡宁认为,贤能政治所著重的察举制度就可以避免杨荣文事件的发生,当然他也补充需要更多的实践和验证来弥补他的理论缺陷。无论如何,贤能政治与选举民主的对垒,值得更进一步的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