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史上,无论是东方或西方都曾出现过无师成才的作曲家,有者甚至成为音乐界的大师,影响后世深远。
陈洛汉就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马来西亚作曲家。根据目前所知的资料显示,他更是第一位有系统及专业进行音乐创作的马来西亚华人作曲家。换言之,目前在马来西亚能找到最早用五线谱进行总谱创作的华人作曲家,为陈洛汉也。陈洛汉出生于一九一一年,从写于一九三八年的第一部合唱作品《暮寒衣》开始,到一九九六过世,五十八年的音乐创作生涯,为我国留下了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谈到陈洛汉的作品,无可避免的要提及其名歌剧《汉丽宝》。歌剧《汉丽宝》的创作始于一九六六,完成于一九七零年。那时,陈洛汉已经五十九岁了。五年的心血结晶,在来年的十一月,打著马来西亚第一部华语歌剧的名号,在吉隆坡市政局大会堂连续十场的演出,轰动马新乐坛。从此,此歌剧的曲目不间断地在马新被传唱。然而,不知是因何缘故,这部当年如此成功的歌剧,却为今日后人的研究及重演留下一些的疑惑和不解。
首先,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初版的《〈汉丽宝〉歌剧全集》里共有二十二首曲子,可是从首演录音实况里可以清楚知道《汉丽宝》一开场是一段六分钟的音乐。在《〈汉丽宝〉歌剧全集》里有一篇陈洛汉的访问记,当时作曲家在里边提起全部的歌曲已经在上月完全谱成,只剩下一首序曲。此文转载自一九七一年四月二十一日之南洋商报,离当时首演还有七个月。
管弦乐总谱下落不明
而不解的是,为什么序曲并未收集在《〈汉丽宝〉歌剧全集》里。七个月的时间足以将序曲的钢琴谱完成,何况首演时已经是管弦乐团演奏了。一般上作曲家的创作习惯是先完成曲子的钢琴缩谱,之后才进行配器工作,因此得以推论《汉丽宝》首演之前,陈洛汉已经完成序曲的钢琴谱。即便是以未定稿为疑点,那也有所牵强。从首演的录音实况可以清楚地分析出作曲家对管弦乐版本的想法和钢琴版本是有些出入的。如第一幕最后一首曲子《海荒行》及第四幕第一首曲子《飘忽》,在管弦乐版本里得到扩展。因此推测在《〈汉丽宝〉歌剧全集》里只收集歌曲的部分,而不将纯音乐的谱子纳入。
接著就是管弦乐总谱手稿去向的问题。歌剧《汉丽宝》首演是由二十八人组成的管弦乐团,四十人的合唱团及歌剧角色共同呈现。作曲家肯定要为管弦乐队配器以确保排练及演出成型。
笔者曾多次被不同团体邀约为歌剧《汉丽宝》重新配器,虽然最终都未能成功,但这却引起笔者对《汉丽宝》管弦乐总谱手稿下落的关注。
据邀约团体们的口述,当年首演的管弦乐总谱随著作曲家的逝世,已经下落不明。笔者也亲自私下寻访,从最初演出的团体、演员、歌唱家,到后来联系上陈洛汉音乐基金会的相关负责人,他们在整理陈洛汉的遗物时,也没发现总谱手稿的踪迹,就连各乐器的分谱也没留下。《汉丽宝》管弦乐总谱手稿的下落成了一个谜。
笔者于二零一三年受陈洛汉音乐基金会委约整理陈洛汉的另一部歌剧《中国寡妇山》时,有幸认识基金会主席何子国先生。基金会在何主席的领导下,于二零一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在吉隆坡文良港中华校友会三楼成立陈洛汉纪念馆,展示作曲家陈洛汉的遗物。前几日,何主席捎来好消息,管弦乐总谱手稿和分谱手稿找到了。何主席分享了其寻获谱子的经历,让笔者联想起寻获首演录音的情景。
大量遗物被烧毁
陈洛汉逝世后,其部分遗物被寄存在中华校友会会馆,但因涉及多方面问题,并未及时整理。之后,因人事变迁,一转眼就十几年。间中,陈洛汉于吉隆坡文良港的故居曾发生火灾,大量的遗物被烧毁。当陈洛汉音乐基金会决定成立陈洛汉纪念馆时,才认真地对遗物进行整理、修补及收集。其中重点之一就是《汉丽宝》的管弦乐总谱。但在整个过程当中,始终未见总谱的踪迹。
据何主席口述,其一路寻访当年可能留有《汉丽宝》总谱的陈洛汉友人、学生及首演参与演出的音乐家,也了无音讯。为了成立陈洛汉纪念馆,中华校友会会馆需要进行维修,在工程进行中,为了清理大楼后门紧急出口处,便将堆积在那里多年的许多箱子打开来查看,里面竟然全是陈洛汉的遗物,《汉丽宝》管弦乐总谱手稿及分谱手稿就在其中。原来,总谱就收在陈洛汉逝世当年被寄存在中华校友会会馆的部分遗物当中,因没有及时处理,随著岁月的流逝,人事的变动,遗物被遗忘了。何主席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而笔者却为此捏了一把冷汗。设想,万一水管漏水或被白蚁侵蚀,又或被当成废纸回收,那真是不堪设想了。目前已确定总谱手稿未全,收集的工作仍在继续。
陈洛汉于一九九六年七月六日逝世,距离今日已经快十九年,其名歌剧《汉丽宝》的管弦乐总谱终于再现。能在此文结稿前,分享此消息,实属意外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