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好远喔!”每次新知友人问所从来,答曰贵州,对方大都带著几许愕然与新奇,发出这句疑问兼感叹。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宋太祖赵匡胤敕谕贵州彝人头领普贵时,那句“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乾隆贵州通志》卷33)。其实,贵州临近两广,对南国友人而言应该并不遥远。或许,这种“远”并非地理空间上的距离,而是一种经济和文化上的疏离。

细细想来,这种疏离感的确由来有自。贵州既不靠海,也不临边,又无大江大河干流穿省而过,而且长期以来交通闭塞、发展滞后。因此,外间对贵州的印象,恐怕还是山高路遥和少数民族这两种典型意象。除此之外,贵州能稍微广为外界所知的,大概还有几件互不关联的事物,而且也要看准谈话对像:与善饮者说茅台酒,与好游者说黄果树瀑布,与读史者说王学圣地或遵义会议。

中国古称天、地、人为“三才”,论战与行事也讲究天时、地利与人和。无独有偶,民谚中就有三句有关贵州的天、地、人,可惜都是负面形象。今日所见此谚版本,一般是说: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前两句古籍记载甚多,明人郭子章辑《六语》,内收黔谚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言天多雨、地多山也”(《谚语》卷7)。清初朱彝尊辑录《明诗综》,也收录此谚(《明诗综》卷100)。顾炎武撰《天下郡国利病书》,更作详解:“黔中之阴雨,以地在万山之中,山川出云,故晴霁时少。语云‘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也。”又赵翼有诗云:“漫说春光引胜情,今年气候不分明。江南变作黔中地,一月天无三日情”(《瓯北集》卷41)。可见,此二句通用已久,一说黔中的天——气候,一说黔中的地——地理,事实如此,倒无贬抑之处。

“人无三分银”一句,用以描述贵州的经济状况,虽然相去不远,古籍却未见明确出处。

以“中国基本古籍库”检索,此谚倒有另外两个不同的版本,较为有趣。如明代大学士沈一贯称:“谚云‘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宿情’,此其凉瘠不堪、反复难定之状可知矣”(《敬事草》卷6);又清代邓显鹤录《黔西谣》谓:“天无三日晴,地无一里平,人无半点情”(《沅湘耆旧集》卷200)。看来,古谚说到贵州的人,是反复难定、薄情寡恩的。这可能是对“异族”的隔阂猜忌与“远疆”的难以控制,所产生的想像与误解。或许,由于最后这句实在太过刻薄,或与事实不符,因此后人传诵时改成了“人无三分银”。

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当然,关于贵州的这三句古谚,今天正在被重新诠释和运用。比如“天无三日晴”说明贵州温润多雨,气候凉爽;“地无三里平”是说贵州山峰清秀,并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人无三宿情”之说或许本来就不公允,而且贵州近年主打少数民族原生态旅游,正是希望以少数民族质朴好客的形象吸引游客;这样,“人无三分银”的现状,也应该可以慢慢改善。如此诠释,似乎也能自圆其说。穷山恶水也就渐渐成为山明水秀,进而地灵人杰了。

当然,除了俗谚的恶评,典籍中也不乏称颂古代黔中山水人物的佳句。如唐代孟郊《赠黔府王中丞楚》一诗开篇云(收入《全唐诗》卷377):

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
又闻天下泉,半落黔中鸣。
山水千万绕,中有君子行。
儒风一以扇,污俗心皆平。

明末徐霞客游历贵州,惊叹于黄果树瀑布之壮观宏阔,也留下不朽章句:“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盖余所见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徐霞客游记》卷4)。既有名家品题,黄果树瀑布声名渐隆,今日乃为贵州名胜之地。

所谓地灵而人杰,贵州风光既有可圈可点处,人物也不乏可赞可叹者。光绪12年(1886),贵州举人赵以炯殿试大魁天下,成为贵州史上第一个文状元。一向被视为边僻蛮荒之地的贵州,该科鳌头独占,中外一时为之侧目。当时在京任职的贵州进士、京师大学堂倡建者李端棻闻之大喜,撰联贺曰:

沐熙朝未有殊恩,听传胪初唱一声,九十人中,先将姓名宣阙下;

喜吾黔久钟灵气,忆仙笔留题数语,五百年后,果然文物胜江南。

李端棻这幅对联中所说的“五百年后,果然文物胜江南”,

应该是借自此诗: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
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传说该诗为明初大儒名臣刘伯温所作,今人广泛引用而未注明原始出处。该诗是否真正出自刘基之手,尚待详考。而且其中的预言,迄今也尚未完全成真。不过,该诗的激励意义,以及强调后进地区准确定位、寻求“比较优势”的意涵,还是值得肯定的。如果以明永乐十一年(1413)设立布政使司算起,贵州正式建省恰好600年。六百年间,几度物换星移、沧桑变幻,天道有常而人事常新。抚今追昔,既知沧海蜉蝣,韶华易逝,宁不动心忍性而切希圣希贤之志?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柔摄政王欲动议罢免 TMC生命科学CEO恐丢职

阅读全文

前港姐公开私讯截图 被邀饭局上房28万

阅读全文

一泻千里! 令吉兑美元贬至3个月新低

阅读全文

【15岁少女坠楼案】男友现身灵堂 送别女友最后一程

阅读全文

“舒服吹冷气 我才收1令吉吧了”

阅读全文

黄家和:魏家祥不要懂装不懂、制造假象【东方头条】2024-11-12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风雨征程:地下组织新盟简史》简评

东方文荟

自1989年马来亚共产党(马共)、马来西亚政府及泰国政府签署三方和平协议后,有关马共的内幕和事件也逐渐被公开。和平协议签...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陈祯禄与拿督翁

东方文荟

1946年拿督翁领导马来人反对马来盟邦宪章,要限制非马来人公民权的获得,高举马来民族主义的大旗,受到马来人的支持与拥护。...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丰顺义学历史刍谈

东方文荟

2014年2月14日晚上,位于马六甲鸡场街的一间土产店发生火患,大火烧毁了这间百年老建筑物。这座老建筑物目前是永春会馆的...

阅读全文

孙和声:伊斯兰世界知多少

东方文荟

我国究竟是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还是世俗国,向来颇有争论。然而,若说我国是穆斯林占多数(Muslim ...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某年冬天的清华园

东方文荟

每年一月是中国大陆艺术类院校高考考生的术科考试和普通高等院校招收艺术特长生考试的时间。每年这个时候的中国媒体都会聚焦于这...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明湖苑十九栋101

东方文荟

对于不少人喜欢写回忆录的人来说,记忆总是囿于一个固定的场域。对于萧红,那是呼兰河和河边的村子;对于张爱玲,那是上海某个有...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华人争取公民权

东方文荟

英殖民政府管辖本邦之前,已有华人定居本地。不过初期到达本邦的人数不多。华人大量移民与英殖民地政府的统治是分不开的。英人于...

阅读全文

孙和声:老调重弹世俗与非世俗国

东方文荟

最近,首相署的伊斯兰事务部长加米尔提及,大马并非世俗国,而再度引起纷纷议论。当世界各国均在讨论国计民生大事时,我国却常不...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两个华人社会

东方文荟

峇峇侨生社会英殖民地政府于1786年取得槟榔屿的统治权,继而于1924年将槟榔屿、马六甲和新加坡合并为海峡殖地。依据英殖...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越洋电话

东方文荟

我们全家都应该感到荣幸的是,今年我们又收到梁先生千里迢迢从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打来的电话了。我们应该感到荣幸,我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