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上次拿起一本实体书,静静读上几个小时是什么时候吗?
在电子书与短视频当道的时代,独立书店正在努力对抗市场巨头,坚守自己的文化阵地。他们不仅要面对越来越高的营运成本,还要应对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然而,这些书店依然在为社区提供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文化价值,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对抗著来自市场的巨大压力。
学乐书苑的创办人廖永立,说起进入书业的初衷,是因为当年全国各地的巡回书展盛行。他坦言,自己对当时的工作感到乏味,而太太已经在书店工作多年,于是带著一份不畏艰难的初心,廖永立在2005年毅然决定投身书店行业。当时对未来的发展完全没有概念,只是想借此机会探索一下这个领域,看看是否能在其中找到突破口,或至少借机磨练自己。
这场磨练已经历了十九载,起伏不断,但学乐书苑始终坚定不移。自2005年在霹雳州怡保成立以来,这家独立书店经历了数次搬迁与艰难转型,却从未熄灭对文化传承与推动阅读的热情。廖永立深知,随著数字化的普及,尤其是移动设备的迅速普及,给传统书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书业的黄金时期渐行渐远,在二线城市经营一家独立书店尤为艰难。为了让学乐书苑在逆境中存续,他不断思考创新,将书店与社区、地方文化紧密结合,力求突破传统模式,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搬迁与重生在挑战中坚守初心
廖永立创办学乐书苑的初衷源于他对书籍与阅读的热爱。他从小沉浸于书海,深信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培养思考能力和拓展视野的关键。他希望通过书店,让社区的孩子们有更多机会接触书籍,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为什么不为大家创造一个能安静阅读、思考的空间呢?”廖永立回忆道。学乐书苑因此诞生,不仅是售书的场所,更是一个为读者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的独立空间。早期,学乐书苑通过举办作家分享会和读书沙龙等活动,吸引了许多热爱文学的读者,逐渐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聚集地。
学乐书苑经历了两次搬迁。最早的店面位于修罗街,营运了八年后搬至同一排店屋的另一端。然而随著书店经营压力渐增,到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让书店几乎无法正常运营,廖永立曾一度考虑结业。然而,在朋友的支持下,2021年学乐书苑搬迁至壁画街(Mural Art’s Lane),重新找到了立足之地,尽管店面缩小,但书店的文化核心依然未变,这个新店铺既符合成本考量,又能维持书店的正常运作,成为他们继续前行的“攻守相宜”的新据点。
书香难敌数字浪潮?学乐书苑的抉择
随著电子书和社交媒体的普及,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给传统书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虽然电子书的兴起并未直接淘汰实体书店,但不可否认,特别是在二线城市,读者群体逐渐萎缩,年轻人对阅读的兴趣明显下降,他们更倾向于获取短平快的数字内容和社交平台带来的即时娱乐,数字化阅读和快节奏的信息消费逐渐重塑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这种趋势让实体书店的生存愈发艰难。
廖永立感叹:“如今的年轻人很少再像以前那样,安静地坐下来阅读一本厚书。”曾几何时深度阅读是许多人消遣的方式,而如今,短篇资讯和快速消费的内容占据了主导地位。长篇文学作品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视频解说、资讯流和简短新闻。
廖永立坦言:“我们不仅要面对书籍销售的萎缩,还要应对日益增长的租金和日常开销。”学乐书苑在经营的过程中,租金、水电费和员工薪资成了沉重的负担。作为二线城市的怡保,虽然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但书店面向的读者群却相对有限,无法像一线城市那样吸引大批的客流量。因此,书店的收入一直较为单薄,运营压力时常笼罩著廖永立。
廖永立还提到,许多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往往选择前往经济发达的地区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而本地则因工资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有限,难以留住这些群体。人口流失进一步削弱了书店的潜在读者基础,尤其是那些具有购买力并热爱阅读的年轻人。
尽管如此,廖永立依然坚信实体书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他认为,电子书的便利性不可否认,但实体书带来的沉浸式阅读体验无可比拟。“翻阅纸质书籍的触感,嗅到书页的香气,以及静心阅读时的沉静感,这是电子书所无法替代的,”
他补充道:“实体书店也是如此,它不仅仅是购买书籍的地方,更是一个能够让人们远离喧嚣、沉浸在文化氛围中的空间。”
虽然实体书的价值依旧存在,但读者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社交媒体平台占据了人们的大量空闲时间。廖永立表示:“不是说电子书本身对我们造成了多大的威胁,而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变了,他们愿意为快速消费的内容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不是静下心来阅读纸质书。”
为应对这些变化,许多独立书店纷纷尝试转型,甚至引入咖啡店、文创产品等复合经营模式,以吸引更多顾客。学乐书苑也曾考虑过类似的模式,但由于空间和资源的限制,这样的转型并不容易实现。同时廖永立表示,他依然希望书店能保留那份“书香气息”,而不是完全被商业化的模式取代。
地方文化与书店共生 独立书店创新经营策略
当前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独立书店的生存空间不断压缩。对此,廖永立带领著学乐书苑,进行了多次的经营策略调整,以保持书店的活力与生存力。
经营独立书店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租金,因此学乐书苑的一个重大转型,是通过与家族成员合作,以共享空间的模式共同分担租金压力,书店部分空间转为补习中心,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也有效缓解了财务上的紧张局面,也为书店带来了固定的收入来源,避免了关店的窘境。
与此同时,廖永立也开始积极策划本地出版物,通过出版和推广地方性主题的书籍,来吸引特定的读者群体。他们推出了与霹雳州历史和文化紧密相关的书籍,并通过地方导览活动将这些内容介绍给更多的读者。这样的业务模式转型,不仅让学乐书苑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留了自己的特色,也强化了书店作为地方文化中心的角色。
廖永立坚信独立书店的未来发展与地方文化的紧密结合是不可分割的。在他看来,书店不仅仅是一个贩售书籍的地方,它更承载著社区的文化记忆与精神。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廖永立通过出版地方性书籍,将当地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介绍给更多的读者,从而增强社区的文化联系。
《霹雳地方掌故》便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这本书深入探讨了霹雳州的地方历史与民间故事,从出版到推广,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通过这种方式,学乐书苑不仅在书籍销售方面获得了可观的成绩,更进一步巩固了书店在当地文化传播中的地位。
廖永立还通过策划和参与地方导览活动,将书店与社区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些活动不仅包括书籍分享会,还延伸至历史导览、文化交流等,让书店成为了地方文化的活跃推动者。通过这样的活动,书店不仅吸引了热爱阅读的本地居民,还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和文化爱好者,他们对霹雳州的历史充满好奇,并通过学乐书苑获得了深入了解的机会。
对于独立书店的未来,廖永立充满了信心。他相信,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中,书店依然有著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未来,学乐书苑将继续专注于本地文化的挖掘与推广,尤其是通过出版独立书籍、策划文化活动等方式,深化书店与社区的文化联系,成为一个文化的载体。通过与地方社区的紧密合作,书店能够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将本地的故事与文化带给更多的人。
书店不再只是书店 用文化活动扩展影响力
廖永立对独立书店的未来有著清晰的愿景。在电子书与大数据时代,传统书店的生存已不再局限于书籍销售,而是需要与地方特色和社区文化紧密结合。他认为,学乐书苑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场所,更是一个文化与教育的平台,希望书店能够成为社区中重要的文化地标,提供一个让人们休闲、阅读、思考的场所。
他还计划通过举办书展、作家讲座、地方导览等文化活动,进一步扩大书店的影响力,让学乐书苑成为霹雳州的文化地标。此外,他希望通过与本地作者的合作,出版更多富有地方特色的书籍,丰富书店的藏书,同时提升其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
“我希望学乐书苑能成为地方文化的守护者,通过与本地作者合作,讲述霹雳州的故事,保留社区的记忆,”
廖永立坚信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书店都应当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获取知识、获取知识和传播文化的灯塔,让书店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闪耀。
在访谈中,廖永立谈到了他对华德福教育的关注与支持,并亲身参与了万挠华德福国际学校的推广工作。他认为,华德福教育注重学生的全人发展,为马来西亚的家长和教育者提供了全新的教育视角: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廖永立目睹了华德福教育在万挠的成功实践,认为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