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是法定的退休年龄,光听到这个数字,就让许多人不知所措,担心自己被年龄歧视,被迫退位,但来到这个年代,也有越来越多退休人选择主动出击,打造人生另一个高峰。今年61岁的洪顺明是仁嘉隆“老厝”民宿的主理人。“我在三年前退休,便移居回到仁嘉隆,除了办民宿,也办活动,包括即将在7月举办的《小feel市集》,希望能达到活化新村的效果。”
与其说是“移居”,洪顺明更应该是“回归”家乡,因为他是土生土长的仁嘉隆人,直到13岁到芙蓉升学,随后就到了巴生打拼生活。“我父母还健在,所以过去我每星期都会至少回来3至4次。”而且他在1998年便开始担任东禅寺《国际佛光山马来西亚协会》的秘书,所以他和仁嘉隆一直都没有“断联”,因为他无论人在哪,仍心系仁嘉隆。
退休后选择回到家乡养老不出奇,让人感到意外的是,退休后的他竟选择办民宿。退休前的他曾先后在电子机械公司上班,随后更到了发展商公司以及酒店管理。“在我字典里,其实是没有‘退休’两字,因为对我来说,人只要‘退’就会‘休’(倒下)。”
他说,人无论到什么年龄,都应该对这个社区有贡献。不过他却说,自己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办民宿,因为退休前,他从事酒店管理。“酒店管理做了十几年,我厌倦了。”不想做民宿,却搞了一家“老厝”,对此,他说:“我其实只是想保留旧房子。”
他分享,“老厝”在福建话的意思是“老房子”,而他希望透过保留“老厝”的原貌,让更多人感受先人的智慧,读懂当地的文化。“你们知道吗?在全国保留到最好的老房子是在仁嘉隆。”
这时,洪顺明指向房子采用“直状”木板设计的大门,并说道:“你知道为什么木板是‘直’不是‘横’吗?因为古人训话——做人要正直,所以一入门的木板呈现都是‘直’的。”他续说,这间木屋是由已故陈进发先生在60年代营建而成,住了三代,大约在2015年卖了给铜锣庙,也曾租给工友,过后便废弃了几年,甚至没有水电供应。
“直到大约2019年,铜锣庙找上了我,希望能够还原这老木屋的原貌。”针对老屋设设计,洪顺明说,“我们要最大幅度保留老房子的味道和设计,并同时加入了一些现代化元素,让现代人可以接受,其中包括安装冷气机、热水器系统。”他续说,当初修复这间老房子时,首先是把多馀的元素拆卸掉,包括过往因应家庭大小而增添的额外房间、隔板等等,旨在还原老房子最原始的面貌。
最有人情味的家乡
仁嘉隆有“幸福村”之称,但何谓“幸福”?洪顺明指,所谓幸福的含义其实很广,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但他认为,一个幸福的居住环境至少是要干净。他说,仁嘉隆曾因毒品泛滥而臭名远播,村民更把自己的家乡形容为“毒村”。
“这些年经过村民的努力,成功从黑暗走进明亮,走进仁嘉隆就能感受到一股幸福感。”对洪顺明而言,幸福感就是人与人之间没有隔膜,没有你防我,我防你的心态。
“生活在大城市,大家都会计较,就好像是隔壁邻居的车泊歪一点,你就会开始不爽——‘为什么泊到我的位置’?”但回到家乡,屋与屋之间种了一颗红毛丹树,收成之时,邻里之间都可以一起享用红毛丹。“我们可以从后门走进隔壁邻居的家,甚至看到厨房有什么菜直接试一下味道。”
洪顺明说,希望把仁嘉隆打造成一个迈向永续宜居、宜商、宜游的新村;宜商方面,他会从《小feel市集》开始;而宜游则会主打深度旅游。
“深度旅游主打的是‘质’不是‘量’,如此一来不会影响到村民的生活,也不会让新村变得非常商业化。”他说,自己不喜欢看到村民因为利益关系而变卖老屋子,然后老屋子因为要符合游客要求而变质。
积极于社区活动
洪顺明自年轻开始便积极于参与社区活动,他说:“即便过往有经济压力,我也是会把50%的精力投放在社区活动上。”他分享,当初之所以会参与《国际佛光山马来西亚协会》主要因为自己爱打乒乓球,所以便到东禅寺为青少年提供训练。
“有次我在东禅寺,有一对父母因为孩子在学校被拐走,而到寺里寻找方法。当时法师只给了他们两个字,那就是随缘。”洪顺明说,该名被拐走的孩子和他的孩子同年,也差一点就读一样的学校,让他感触特别深。
“当时我在想,如果是我的孩子被拐走了,我会怎样?”还有的是,他有一班打乒乓球的团友,他说:“其中一名团友突然因为车祸去世,让我特别有感悟,人生的目标不可以只是因为金钱、利益,而是需要做一些对社区有价值的事情。”
对此时此刻的他而言,守护家乡是他最想要做的事,而他目前就积极动用地方特色、风土人情和人才资本,活化整个社区,让大家运用自身才能回馈家乡。
访问结束前,问他不累吗?“不累啊!做自己爱做的事怎么会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