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日子艰难,好想躺平。”近期,“躺平”风潮日渐受到关注,亦出现两极化的反馈。一方认为,选择躺平就是不事生产的消极心态;一方认为这是年轻人对社会无声的抗争。
“躺平”一词瞬间走红,是因为今年4月中国百度贴吧上的一个帖子——《躺平即是正义》。作者自称两年没有工作,但依旧过得很开心;他表示“一天可以只吃两顿饭”、“一年可以工作一到两个月”,因为“躺平就是我的智慧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这篇文章戳中了许多饱受社会框架压力的打工族;以“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娃、不消费”为口号的“躺平”,瞬间成了厌倦竞争、看不见奋斗结果的打工族的另一个出口,更有人说:“站不起来,又不愿跪著,那就索性躺平”。
“躺平,听起来含有贬义,但它其实是这个繁忙社会的刹车器。”心理咨商师林道勇认为,“躺平”在某个程度上减轻了社会问题,让大家心理上的压力能得到缓解。
阶级固化,中下层难以突破资源困境
林道勇指出,“躺平”是阶级固化的产物。相比起三十年前,当时的薪水与房子的价格相差不远,人们只要愿意努力,就能获得回报;自1980年代起,资本主义日益壮大,大部分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上。“站在上面(阶级上层)的人不下来,下面(中层及下层)的人只能排队等待有限资源的机会。”如此社会现状不禁让人们思索,到底要消耗自己继续前进,还是选择不玩这个游戏?
“站不起来,就索性躺平好了。”林道勇直言,“躺平”的出现是为了对抗阶级固化后的“内卷”。内卷指的是过度竞争,原本的意思是亚洲农业社会中长期精耕细作投入大量劳动力却没有实现经济突破的问题。放在各行业处于激烈竞争的当代,亦有共通之处。
“这是一种相互抗衡的现象,社会倾向内卷,就会出现躺平。”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认为“躺平”是一种绝望的反击,因为付出的努力不一定能得到回报,所以选择不参与。在传统社会框架下,人们总是以财富衡量成功标准,但他认为,唯有借由自身价值进行衡量,注重一个人的品质和才华,才能避免阶级固化的问题变得更严重。
宁当自由业者 摆脱天花板阻隔
对于躺平是好或坏,林道勇认为无法一概而论。如果心态积极乐观、自有一套人生规划,这样的躺平是正面的;若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就是消极躺平。“一切要看个人心态。”他说,躺平不该被污名化,也不该被精致化,只需正常看待。与其探讨“躺平”的好坏,他倒想问问这个资本社会要固化到什么程度?“封建时代尚有科举制度,让平民百姓也能拥有当官的机会。阶级流动是社会进步及安稳的源头,如果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那么大家就会选择躺平。”
“就像百万富翁游戏,玩了一个小时后、知道自己无法获胜,许多人就会出现随便玩或陪跑的心态,而这个随便玩的心态就等于是躺平心态。”他指出,躺平现象一般出现在中层阶级,“上层阶级无需竞争也能获取资源;下层阶级还在挣扎求存,没有躺平的资格。只有中层阶级的人,无论怎么努力都有天花板阻隔,才会感到绝望,选择躺平。”另外,90后、00后,甚至是10后的年轻世代,因为看清这个资本游戏,所以也选择不玩了。对年轻人来说,生活品质及个人价值所带来的满足大于金钱,因此他们更乐于成为自由业者或网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承认自己的平凡 人生目标更明确
过度竞争及社会压力,可能会把一些人逼进死胡同,如若人们懂得放下、放慢,甚至选择躺平,将会能减低自杀、自虐等社会问题。“躺平某个程度上也是放下、放慢脚步的一种。”林道勇建议,如果无法在事业上或社会上达到自己想要的高度,不如培养个人兴趣或经营其他事情,不要将自己的价值框限在世俗标准中。
选择躺平,就得调整自我心态,包括接受自己的平凡。“这相当于一个人在面对自己无法打破天花板困境时,承认自己是没有资源的凡人,但可以借由个人喜好去规划人生,用平凡的方式去做出匠人精神或是为这个社区添一份力量。”他认为,适当的躺平能帮助一个人看清自己是谁、想要什么,人生目标变得更明确。
无论是参与竞争还是放弃竞争,都是个人选择,但如果过度倾斜于一端,就会导致失衡。身在其中难免会有盲点,林道勇建议大家适时与身边不同个性的朋友多聊天,谈话中不同价值观的人会指出你的问题,从而让你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