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风潮早已不是新鲜事,茹素的原因也从个人宗教、健康因素,延伸到以保护地球为目标。近年来,不少餐饮业开始推出素食选项,就连知名连锁店如肯德基、星巴克等也纷纷推出以无肉食品,使“植物肉”(Plant-based meat)日渐受到关注。倘若你以为植物肉就只能从外国进口,那就错了,本地早已有植物肉生产商,当中有者更在海外打响名堂再回流国内。本期为你介绍两家以生产植物基蛋白为目标的本地品牌——Phuture Food及NangkaRia。
地球友善食物 Phuture Food
“我们想创造的不是‘肉’,而是‘地球友善食物’(Planet Friendly Food),这也是我们研发Phuture Food的初衷。”Phuture Food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员叶凯杰指出,许多人将“植物基”(Plant-based)视作肉的替代品,但他认为植物基有无限可能,绝不仅限于“肉”。
在研发初始阶段,叶凯杰有意打造与肉质感相似的植物基,后来发现植物王国的范围实在广泛,味道更是人类未曾探索的领域。“人们之所以想吃猪鸡牛羊,是因为曾经吃过这些味道,下意识想要从这些味道中寻找满足感,并不代表只能接受这些食物的味道。”他笑言自己已经茹素10年,早年也尝过肉的滋味,理解许多人吃肉是为了得到满足感。因此,只要植物基创新的味道能给人们带来满足感,开启更多味蕾撞击,人们就不会再从植物基上寻找肉的味道。
访问期间,工作人员呈上Phuture Food的“生肉碎”及一些烹制好的食物。“肉碎”的味道明显飘散在空气中,闻起来确实与肉类有点相似,却少了生肉的腥味。叶凯杰解释,“肉碎”由大米、大豆、鹰嘴豆、豌豆及蘑菇制成,含有高蛋白、纤维、氨基酸和丰富的维他命。“以前吃肉就只能从中得到蛋白质、动物脂肪等,但吃植物基不仅没有脂肪,还有纤维,对不爱吃菜的人来说,也算是另一种补充纤维的方式。”一份“肉碎”就有高达8.2克纤维,几乎符合了一个人一餐的纤维需求。
研发了一年半,Phuture Food目前在市场上的产品仅有一种——“肉碎”。他笑说,摸索的过程是最艰难的,需要先了解肉的质感、特征,再研究各种植物的营养成分、味道等,最后再将合适的味道组合再一起。许多人对植物基的味道感到好奇,甚至将之与素肉混为一谈,但两者之间差异甚大,并无相似点。前者以植物为主,后者则以面筋、味素为主,两者的营养价值和风味不同。制作植物基的过程繁琐,需要先从植物中萃取植物蛋白,最后再用挤压科技将所材料组合在一起。
作为“加工食品”,相信许多人对植物基的健康程度仍有所保留,但叶凯杰指,只要在食物上“动手脚”都属加工过程,诸如烹煮、将蔬果打成汁都是加工的一种。他笑说,必须先详细了解所谓的加工,是如何进行,采用什么原料等,如若是加入色素、化学添加剂属营养价值低的加工食品;而采用天然食材,无化学添加剂的则属营养价值高的加工食品。“我们尽可能采用最天然的材料制作植物基,包括粘合作用的食材。”制作植物基经常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达到类似肉类的粘合作用,Phuture Food的“肉碎”以薯粉为粘合剂及稳定剂,尽量保持食品的天然程度。
响应环保永续 同时满足口腹之欲
“素食和植物基最大的差别在于——观念。”许多人对素食抱的刻板印象是,茹素就必须放弃肉,但植物基的出现却让人继续“吃肉”。对叶凯杰而言,植物基是一个让人们接触素食,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媒介。他直言,每个人茹素的原因都不同,而他的初衷则是保护大环境。
根据联合国人口趋势预测,本世纪人口呈现出不断成长的趋势,估计2030年将增加至85亿,2050年则将增加至97亿。人口增长意味著对食物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未来的动物性肉品恐将无法达到市场需求,而畜牧业本身对生态环境构成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以植物性蛋白替代肉类。
在我们的求学阶段,相信不少人都听过“保护地球人人有责”之类的话语,这些年来相信也听闻过不少组织推广环保,无论是将垃圾分类回收、随手关上家里的电器、不浪费水源等,都是一些保护地球的行为,但现代人生活忙碌,容易因生活上快速的步伐而遗忘了这些小举动。“‘地球友善食品’不是标语,我们的目标。我们想让大家的每一餐都能帮助地球,减缓暖化。”无论多忙,大家都需要吃才能继续生活,他希望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让大家在每一餐里做出简单的改变。
“要做这件事并不容易,所以我们的第二个目标是帮助其他人加入推动植物基的行列。”叶凯杰表示,公司旗下有一系列的策略可帮助企业去达成或推广植物基。他感叹,许多餐厅的餐单上并没有素食的选项,因此他希望能帮助业者从设立素食餐点开始做起。“我们会跟他们(商家)一起策划,为他们设立框架,甚至为他们量身打造一些产品。”他以电影院为例,指电影院并没有厨房,如若要合作,就会为他们量身打造只需微波或直接可食用的植物基食品。
新兴食材 盼改变茹素印象
早在创办Phuture Food前,叶凯杰是素食餐厅业者,6年的素食餐饮经验让他更深刻了解到人们对素食的刻板印象,推广之路难行。“那时候很多素食馆还在用素料,但我已经开始用藜麦、牛油果这些健康食品来做餐点了。”然而,本地人对素食的印象仍停留在茹素者才会到素食餐厅用餐,属小众市场,即便餐厅经常更换菜单、推出特色餐点,仍无法将这些固有的印象连根拔起。
“我一直在想要如何去改变和突破这样的现象。”在搜寻突破方案时,他发现了植物基蛋白,认为这或许是突破瓶颈的转捩点。于是他开始著手研究,并且在本地招揽食物科技专才一起研发。然而本地对当时新兴的植物基并无概念,在无法寻得答案的情况下,他只能将目光转向海外。后来,他辗转找到拥有45年经验的食品科学家,邀请对方加入研发团队,带领本地食品科学专才一起进行研发。
食品研发需要大量经费,他在海外参与了食品科技初创孵化器项目,从中获得资金及业界人士的支持。Phuture肉碎于去年4月面市,先在新加坡、香港和泰国推出,这个月底才会在本地市场推出。对于本地产品在海外先上架的疑问,他解释,本地虽然已有植物基,但对大部分人来说仍是新产品,因此希望能在较为成熟的地方先上架,观察市场反应,才在本地推出。他坦言,虽说新、港、泰素食文化早已成熟,但仍属小众,需要与企业、酒店、食肆等配合,才能更广泛地推广植物基。“坦白说,你会买来吃吗?可能刚看到的时候会想尝鲜,但并不会成为首选,对吗?”叶凯杰熟悉市场心态,理解现在不过是植物基进入本地市场的起步,要走入日常生活,仍是长路漫漫。
波罗蜜蛋白 NangkaRia不是代肉
除了Phuture Food,还有以波罗蜜为主要食材的NangkaRia。“我们想把植物基变成食尚时尚,让人知道它(蔬食)不只是因为宗教或环保而存在,蔬食也能是色香味俱全的。”NangkaRia创办人冯久玲指,世界上有6种蛋白质:鸡、鸭、牛、羊、猪和植物,而东方社会的饮食习惯向来以植物为主,只是随著生活变得富裕,人们的饮食习惯也转为以肉类为主。“在那个年代,吃肉变成一种身份的象征,以前的饮食习惯是10%肉,后来变成90%肉。”
许多人会将“植物基”(Plant-based Food)称为“植物肉”(Plant-based Meat),冯久玲则表示不应称之为“肉”。“既然呼吁人们不吃肉,那就不该将它定义为‘肉’。”她认为,植物蛋白食品无需去仿造肉,变成代肉(Meat Substitute),而是应该往植物基的新方向去发展。于是,她将自己的新产品取名为“菠萝蜜快”(NangkaRia),意指能带来快乐的波罗蜜。
早年因为身体抱恙,冯久玲选择回国到弟弟的果园休养,期间也帮忙管理果园。疫情时期,她发现许多农民因为运输受阻,无法将波罗蜜外销,最终只能放任农作物腐坏。于是她开始帮助农民以急速冷冻技术(IQF)的方式将水果冷冻起来,把原本只有数天的保质期延长至24个月。在一次与医生朋友的谈话中,她得知日本冲绳人长寿的秘诀是吃以植物为主的食物,因此开始思考植物基对健康的重要性,并著手研究如何将波罗蜜变成植物基食品。
波罗蜜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也被称为超级食物,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矿物质和维他命让它在西方社会受到极大的追捧。“既然我们拥有地理优势,适合生产波罗蜜,何不将波罗蜜变成更有价值的东西呢?”
加入其他食材 打造多元口感与风味
一公斤波罗蜜的售价是3令吉;一公斤IQF波罗蜜售价是20令吉;而一公斤植物基波罗蜜售价是40令吉。冯久玲直言,唯有将原产品不断进行延伸,才能增加它的价值。于是她与擅长素食料理的徐志维厨师合作,请对方以波罗蜜制作植物基。徐志维用了10个月的时间进行研发,从选波罗蜜品种到处理、调味都一手包办。
在记者的想像中,该食材带有波罗蜜果味,但试吃时发现,无论是“汉堡肉”或“烟熏鸭”都没有丝毫波罗蜜的味道,反而与市场上的食物风味相近。徐志维解释,波罗蜜品种众多,需选用合适的品种,而且必须是还未成熟的波罗蜜,就不会出现浓郁的水果气息。
虽然NangkaRia以波罗蜜为名,但为了让食物达到更高的蛋白质含量,除了以波罗蜜为主,还需加入其他食材进行调配。“以前在泰国学厨时,我曾以波罗蜜烹煮咖喱,本地的嘛嘛档也会用波罗蜜做菜。”徐志维已有烹煮波罗蜜的经验,研制食品并不算太难,到了量产的环节反而是一大挑战。
他笑说,研发时小量制作,味道或口感可进行调整,但量产时用的是一大包冷冻的波罗蜜,每一包退冷后的水分含量都不同,难免影响味道,因此后来只能将冷冻的波罗蜜拆成小包装。他分享,制作菠萝蜜快需要先剖丝、蒸煮再进行调味及营养搭配。“不同的口感和风味可以用不同的食材达成,譬如想要有烧烤味就加入一点红椒粉(Paprika),加入大豆就可以提高蛋白质。”他笑说,与其说菠萝蜜快是与肉类相似的植物基,不如说它是“全食”(Whole Food)。
与餐厅合作 逐步推广植物基
NangkaRia目前正在试营运当中,产品尚未正式面市。冯久玲认为,想要推广植物基,就必须让人们先吃过它,认识它、记住它,才会有信心买回家食用。“如果大家不曾吃过它就直接买回家,加上不懂得正确地烹煮,吃不到它真正的味道,会让第一印象大打折扣,影响人们对植物基的评价及接受程度。”
她的初步计划是与本地餐饮业合作,让更多人品尝到菠萝蜜快的滋味,再推出市场。“初阶目标是与100家餐饮业合作,达标后则放眼到1000家、1万家。无论是素食餐厅,或是想在菜单上增设素食餐点的餐厅都无任欢迎。”她分享,目前已与约50家餐厅合作,包括拥有多家分店的Mama Kim。
NangkaRia产品将分批面世,现阶段有“炸鸡块”、“汉堡肉”及波罗蜜春卷,下一阶段将会推出“肉碎”和“烟熏肉”。冯久玲直言,虽然产品价格较高,但比起一些海外牌子会来得更亲民一些,比如500克“炸鸡块”为25至30令吉;她的最终目标是让将NangkaRia变成人人都“吃得起”的日常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