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如一日,被誉为当代华人摄影大师的阮义忠始终用黑白胶卷照相,早年独自跋涉乡土,用拍照留住人性的美好,进入21世纪的那一年,他自荐在台湾最著名的慈善家证严法师行脚全台时担任摄影工作,用相机记录国际性慈善团体慈济的大爱。数十年专注于人文纪实摄影,他认为,照片不该只是艺术品。

阮义忠的随师行脚在2014年已经告一段落,这两年间,他经常到中国举办工作坊,除了传授摄影技术,也传达人文精神,并在今年启动两年一届的“阮义忠人文摄影奖”。他说:“我今年67岁,这是我馀生最重要的事。”对他而言,摄影不该只是追求个人的艺术成就,而要著重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我一定会离开人世,必须有一个永续的平台把这份精神传承下去。”

2009年在中国广东美术馆的个展,他提出自己对摄影其实兴趣不大,并不是为了捕捉美感而拍,而是因为被人事物所感动才举起相机,对他而言,镜头里的人与事物并非只是被利用的工具。一直在思量该如何传达照片背后的故事,于是便开了栏目写起专栏,在中国也累积了大量的读者。

阮义忠常说,是摄影教育了自己,跟随证严法师行脚全台湾,他也从上人身上间接领会到摄影更深层的意义。“上人从不用‘我’的角度看事情,而是用对方的角度,拍照也要用同理心,用心去体会被拍人的思想和想法。”投注十馀年拍摄证严法师,但其实那也不过是阮义忠所有作品的1/20。他坦言:“随师行脚在我的生命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段历程,但那段时间我把自己放到最低,要说目前为止的人生里,最美好的时光,要属早年自己在台湾走动拍照的时候。”

40年前,他凭著一张台湾公路局的时刻表,走访台湾各个角落,记录那片纯净朴质的土地。“那是人心最干净的时候,许多台湾民间最美的内容现在已不复存在。而这些照片会随著时间的演进而变得越来越珍贵。”这些年来,他推出《人与土地》、《正方形的乡愁》、《四季》、《告别二十世纪》等10本摄影集,而这些作品几乎等于台湾民间影像全纪录,在将来是能够作为文献的史册。他也透露,计划在70岁推出摄影全集。

现代人热衷Instagram,早在40年前,阮义忠就已透过镜头呈现正方形的构图美学。“正方形的乡愁”系列以120相机6公分×6公分的正方形视界,展现1970至90年代最深沉的故乡情怀。
现代人热衷Instagram,早在40年前,阮义忠就已透过镜头呈现正方形的构图美学。“正方形的乡愁”系列以120相机6公分×6公分的正方形视界,展现1970至90年代最深沉的故乡情怀。

坚持冲洗照片,把老东西擦亮

40年前第一次拍照,阮义忠用的是胶卷相机,40年后,他仍然使用胶卷相机,并在暗房里亲自冲洗照片。他难掩骄傲地说:“我始终保持初心,从一而终。不管全世界怎么变,我还是一样。”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死守,总有一天会被淘汰,他答:“新的东西你不必去追赶,因为它会铺天盖地地把你淹没,但老东西你不传承,有一天要找都找不到了。”好东西就该延续,阮义忠对这个倒是很有信心,因为有这个想法,也更加笃定地要把被忽略、被低估的技术重新擦亮。

只要还买得到,阮义忠就会永远使用黑白胶片。说他跟不上时代吗?他也用数码工具,他用微博写日记,也把粉丝养在那里。只不过,他把摄影看作手工艺,“摄影不是按下快门就完成的工作,在暗房里看见影像浮现,是把感动重温一遍。”这份坚持在随师行脚时更显难得,为了赶上《慈济月刊》制版刊登,阮义忠每次出行,都拖著两个箱子,一个是他的行装,另一个则是行动暗房的所需工具,一落脚便寻找可用的浴室改装成暗房,不透风、不透光,在里头冲洗照片,总是汗流浃背。对他而言,手艺是人对物、对技术,对完成工作的一种尊敬,只有抱持这样的态度,才能拍出有深度的照片。

人与土地系列—埔里的两兄弟
人与土地系列—埔里的两兄弟

呈现关系,就是一张好照片

1999年台湾发生921大地震后,在慈济“希望工程”援建学校的破土典礼上,阮义忠第一次拍下证严法师的照片。

2000年的第一天,阮义忠在台北分会等待上人出门,从那一天起,他便随师行脚,这么一跟就十馀年,一直到2014年左右才停止。

2004年,阮义忠和太太袁瑶瑶为了专注随师,停办1992年创办的《摄影家》杂志。他说自己并非浅尝即止的人,总是一做就要做得周全。

“拍摄证严上人是一件很难的事”,他说:“上人是极为自律的人,坐姿、走路的姿态都有威严,我并没有要刻意美化甚至神化她,但于我,她是个接近完人的人物。然而,完美的人物也是最难拍的。因为拍照是为一个人加分,但如果那人已近乎满分,一不小心反而就扣分了。”

摄影建立于思考之上,必须用心去感受平凡人内在可贵的气质,“只有技术上的专业是不够的,还得有感受力,不要只求自己表现,而是用心发现别人的好”,也唯有那样,才算是拥有摄影人的眼睛。

阮义忠曾在一次对话会中举了个很好的例子,“文字若只是记录,那就只是流水账,文字里要有它的延伸意义;影像也一样,虽然是记录,但也要有象征的意义。”拍照是间断流动的时间,让某个瞬间停格,让看照片的人对背后的故事感兴趣,他:“上人常常强调人间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时间是这一刻和下一刻的关系,空间是这里和那里的关系,天下一切都在关系之中。一张好的照片,就是能呈现关系的画面。”

台湾当代摄影大师阮义忠首次来马,在吉隆坡静思堂举办随师行脚的作品展。他透露,希望未来能陆续把其他作品带到大马来,让更多体会人的生活就是最好的风景。
台湾当代摄影大师阮义忠首次来马,在吉隆坡静思堂举办随师行脚的作品展。他透露,希望未来能陆续把其他作品带到大马来,让更多体会人的生活就是最好的风景。

一个瞬间静候数年

以人文纪实摄影闻名,阮义忠2000年1月1日正式开始随师,走遍全台湾。在拍下的数十万张照片中,其中一张让慈济人特别有感。而这张证严法师挥手指向远处的照片,其实是阮义忠一直在等待发生的画面。即便是大师,也得预设拍摄,好的照片也依然是“等”回来的。他分享:“看到了再举起相机,那肯定就拍不到,所以摄影师必须‘预先看到’,或者说由衷地希望事件发生。”他笑称自己是天天在注意上人的手,“一直希望能拍到具象征性的照片,而手象征创造,灵感来自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上帝和亚当的手指触碰,亚当被赋予生命。”想当然,证严法师绝不可能摆拍,即便灵感已经在脑海中好几年,阮义忠也只能等待。

“一直到上人行脚至‘希望工程’50所学校之一的台北延平国小时,我还坐在车里,就知道今天有可能拍到。”远在车子还未驶进学校范围时,阮义忠就发现建筑的屋顶上有人在施工。不能提示,只能亦步亦趋地等待。证严法师在发现屋顶上有人后,果然举起了手,说了句:“那人在做什么?”整个动作不过是数秒之间的事。阮义忠回忆当时情景:“我在心里默念‘老天保佑啊’,举起相机‘喀嚓’一声,一切就过去了。我用的是传统胶卷,当下也没法检查究竟有没有拍到。”

第一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

征件时间:2016年6月1日至9月30日(北京时间进入30日零时为准)

奖项设置:阮义忠摄影人文奖获奖者一名,将授予10万人民币(约6.2万令吉)奖金;前3名都将获邀参加于浙江乌镇木心美术馆举办的颁奖典礼。

征件平台:人文奖官方邮箱:juanijongphoto@163.com(注明“人文奖”字样;文件名称以英文或数字命名,勿以汉字命名)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警方在枪杀案现场调查。

3辆轿车围堵疑遭寻仇 男子用餐时遭开枪射死

阅读全文

女子更换轮胎 遭罗里撞毙

阅读全文
警方连同案中父子回到案发现场进行调查。(大都会日报)

母杀女自缢案 幸存7岁男童天天问还能见妹妹吗?

阅读全文
马股今日重新走高,并重返1620点水平。(档案照)

一天急涨RM 2.02 BLD种植惊艳全场

阅读全文

夜晚用餐遭围堵袭击身亡

阅读全文

“辰星 晓月” 成全民萌宠 万众引颈盼亮相

阅读全文

藉影像与文字,记录慈悲与智慧 随师行脚 各有所悟

人物访

适逢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成立50周年,推出《随师行脚—看见证严法师的慈悲与智慧》摄影文集并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展览,负责影像的...

阅读全文

JOBi 学生的兼职导航

人物访

一本名为《在美国边工作边成长》(Workingand GrowingUpin America)的书籍提到,在课余时间兼职...

阅读全文

【视频】被遗忘的“边缘”住民

人物访

生活在12世纪的马来西亚,撇开赤贫线下的贫困群不谈,迄今依然生活在无水无电,过著三餐不继日子的半岛原住民仿佛已被这个社会...

阅读全文

爽爽猫“偷”走人们的烦恼 吴政安用插画慰藉心灵

人物访

插画角色“爽爽猫”让人们认识了它的创作者Second,长得高高瘦瘦的他被称作台湾插画界暖男。但无论是“爽爽猫”还是“Se...

阅读全文

GrubCycle 减少食物浪费 赶在过期前快销

人物访

收拾橱柜,发现许多已经过期的罐头、包装食品,二话不说,就通通丢进垃圾桶?浪费食物的情况日趋严重,却有数百万计的人受饥饿之...

阅读全文

从抄袭中摸索 李健文出类拔萃

人物访

李健文18岁凭八度空间《我要做Model》的20强选手出道,外型健康、清新的他成为广告界宠儿。他笑称从没想过一次“争一口...

阅读全文

Tookar 说出你要的车价!

人物访

“A销售员给5000令吉折扣;C销售员给5300令吉折扣,但还有DEF销售员…”每次计划入手新车时,大家都会习惯性打听哪...

阅读全文

感受渐层式的人文风景 罗柏念走路进云南

人物访

“能陆路到达的地方我都不搭飞机,因为只有边界地带才能看见最真实的文化交汇。”《走路进云南》作者罗柏念出版这书其实内心非常...

阅读全文

舞台剧奖座激发斗志 唐碧枝重燃战魂

人物访

3年前离开广播界,唐碧枝跳出原本的框框,在这段期间从事唱片管理、声音演绎工作、舞台 剧等新尝试。今年,碧枝凭《Kak,m...

阅读全文

策办TEDx茨厂街分享活动 黄菁翠汇聚正能量

人物访

大马首个中文TED年会TEDx茨厂街即将迈入第四届,策办人及节目统筹黄菁翠当初带著社区活动领域的零知名度,抱著“马死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