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银行周五亮出了我国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取得8.7%高增长的成绩,远超2021年的3.1%,这也是自2000年以来最佳的表现。然而,这亮丽的经济指标背后,却充满种种的隐忧。尤其当我们取得这22年来的最高增长率时,这数据是否有落地转化为更美好的生活质量?
首先,须知道去年的光鲜亮丽数据,是构建在后疫情时代经济刺激措施和全面开放下报复性消费的低基数效应上,这是难以持续的,而现实生活里大部份的民众依然还没重返疫情前的高光时刻,更多的是“无感”,民间更有要求再度提取公积金以应急的呼声,就是很好的指标。
毕竟,从经济学上言,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而居民消费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同时经济增长果实在分配过程中,也可能会因种种纰漏和贪腐,以及体制的不公,而非人人都能分享到。网上就有一个提高GDP段子,就是修了路,再拆,拆了再修,不断的循环,这样就可提高经济增长,反之,如果工程质量好,多年不需要维修,经济反而没有增长。
尤其在贫富不均,社会结构日趋两极化中,富者越富,穷者越穷,加上近几年因为新冠疫情、俄鸟战争以及美国升息通膨冲击下,生活成本日益高涨,一般有薪阶级的薪金增长永远赶不及狂奔的通膨,5令吉的慈悯菜单,只能解决眼前的一日三餐,却解决不了随分配不均问题而来的社会矛盾。这不只是我国面对著的隐忧,也是全球眼下的重大挑战。
政府虽通过干预政策,如制定统制品物价,津贴措施,试图以有形之手压制市场无形之手,压制生活成本的高涨,但效果有限,甚至还不时导致鸡肉、鸡蛋和食油供应的短缺,进一步加剧疫情下供需失衡,造成民困。
经济衰退风险
实际上,2022年令人鼓舞经济数据背后,我们也看到去年第4季经济增长相比起第3季已明显的大幅放缓,从14.2%变成7.0%,各方也预计,由于外围因素,尤其全球陷入停滞性通货膨胀、俄乌战争的持续等挑战下,2023年的全年增长会下降到4%至5%。
更早之前,世界银行在去年12月发布的研究报告,就以《全球经济衰退迫在眉睫?》为题,预示随著多国央行纷纷加息应对通膨,2023年全球可能面对著经济衰退,而发展中经济体更会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无论如何,我国国行行长诺珊希雅已表示,内需扩张将是我国今年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劳动力市场复苏及投资项目执行亦会支持经济成长,因此大马今年没有经济衰退风险。
所谓,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GDP的指标虽可作为衡量经济增长,体现一国整体实力的风向标,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增长转化为更好的生活质量,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否则将只是一堆亮丽却让人无感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