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新首相安华表明,会在12月19日召开的国会上,进行首相信任动议,以证明自己拥有大多数的支持,12月7日投票的巴东色海国席,或许才是安华任首相和希盟主导的联合政府第一道民意考验。
尤其国盟领袖慕尤丁在大选后就一直坚称本身拥有多数支持,安华尽管成功扭转局势,在获得砂盟、国阵等支持下入驻了布城,但弱势任相的安华已没有政治蜜月期,迎面而来的是内外各种挑战,而巴东色海国席的胜负,将不只是一场地方性的选举,反之会被各方解读和诠释,做为检验安华首相和联合政府的“合法性”选举,也为各方未来政治发展铺路和造势。
别忘了,2018年希盟政权的倒台,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2019年尾的丹绒比艾补选。这场补选中,国阵通过马华以大比数的1万5000多数票,夺回2018年时失去的议席,这令到当时代表希盟上阵的土团党内部主流派,决意退出希盟,为2020年的喜来登之变埋下伏笔。
巴东色海国席是马来居多的选区,也有约四成的非马来人,之前因希盟候选人也是原任议员卡鲁巴耶在投票日前逝世,而重新提名,至于原本上演六角战的,随著民兴党的退选,如今剩下5人角逐。不过,一般看好,这是一场希盟和国盟之争,国阵、斗士党和独立人士只是陪跑。无论如何,国阵的得票将会左右希盟和国盟的胜算。
毕竟,在刚结束的大选中,国盟获得大部份马来人的支持,横扫许多马来人居多的选区,尤其拿下了北部的玻璃市、吉兰丹和登嘉楼的所有国席,在吉打也几乎所向无敌,只以1115票之差,攻不下双溪大年国席。因此,安华和希盟能否以新首相和新政的效应,阻挡国盟的绿潮势力进一步扩张,保著这个自2008年开始就夺下的议席?
希盟在2008年和2013年大选,是打败国阵的马华候选人而拿下巴东色海国席,来到2018年时,其最大的对手已不是国阵的马华,而是伊党,马华得票退居第三。
国盟锐气不减
来临的投票日,希盟最大的竞争对手,将是在马来社会势力日益壮大的国盟,同时巴东色海国席所在地属于吉打伊党政府管辖区,从11月24日重新提名日当天气势和动员能力来看,国盟锐气不减,伊党方面更信心满满认为能拿下此席。若国盟再下一城,也意味著国盟总议席(73席)与希盟(82席)之间的差距将缩小。
至于国阵此次则换上国大党上阵,原本意图是在保著马来票基本盘下,再以国大党印裔候选人,在这个拥有近20%印裔选民的选区突围,然而从刚结束大选趋势来看,国阵不只流失了马来票,也无法让非马来票回流,此次要重夺此席并非易事,不过其得票多寡却会影响两大阵营的成绩。
眼下的安华联合政府,虽有了反跳槽法阻止议员“朝三暮四”,但没法限制政党或党团的“移情别恋”,如果希盟保不住巴东色海国席,更以大比数败北,将意味新首相和新政府效应荡然无存,这肯定将动摇联合政府内各党派原本就不强的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