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爱国指标好吗?当然好。问题是,“爱国”这玩意儿如何测量?是不是只允许一种爱国方式?采取甚么评估标准?若不符合这套标准者是否就不爱国?如果每个人对于爱国的定义,还在争论不休,甚至对爱国该符合哪些基本条件,都未有共识前,匆匆端出一套爱国指标,是否过于草率?
最近国家干训局公布的爱国指标,就出现这样的问题,大费周章找来近万名不同年龄、阶层、族群、地区、社会地位的受访者完成调查,到头来错漏百出。因这项调查一开始,在最根本的问题设定上可能就错了。之后的工作,不管采集的样本多么全面,都于事无补。
干训局的这套爱国指标,其实就是根据一份只有13道问题的问卷调查来制定,部份的问题包括:是否赞同讲马来语、承认马来统治者的地位、土著地位、是否支持一个马来西亚理念、国庆日是否挂国旗、是否认同各族共同居住在同个地区等。
我们随手就能从问题设定中挑出各种毛病。以语言为例,这项调查就认定,必须尊重马来语的官方地位者才算爱国。依此标准,长期主张英语教数理的前首相马哈迪、允许让英文作为州政府的沟通语文的砂州首长阿迪南、坚持在国会以英语辩论的古晋国会议员张健仁,可能都被归类为不爱国。
这种以偏概全、只从单一族群、甚至只从执政党利益出发,去看待问题而产生的谬误,在整份调查中,可说不胜枚举。
当然,最大的讽刺是,这套爱国指标偏偏是由干训局这样的机构来主导。干训局有过太多的不良纪录,人们难免会有这样的疑问,干训局的爱国指标,是否会以种族主义者的有色眼镜去量度?让干训局执行这样的任务,可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