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百货通胀,人人喊苦的时代下,节源开流,紧缩开支,成了当下趋势,从个人到民间,再到掌握社会庞大资源的政府,无不例外。
譬如在10月的预算案中,尽管首相署的拨款是增加最多,多达11亿令吉,但总体上政府总开销,就比去年的预算案减少了约67亿令吉。
然而,这一波的百货通胀背后,除了有外在的国际因素,如外资的流出、石油价格大跌,导致我国收入减少,令吉汇率下滑,进而许多物品成本提高,也与国内的经济及政治结构息息相关。
尤其在经济放缓,百货通胀下,如何确保人民,特别是低下阶层的生活素质,不会大受影响,这就离不开掌握著丰沛社会资源的权力者,如何调动及分配。
可是从公用事业,如电供、大道、电讯服务,到许多日常用品,如白米、糖、油等,都因党国资本主义操纵下,违背市场经济自由与公平竞争精神,变成垄断或寡头垄断的经济模式,导致人民须付出不合理的价格。最终,却造富了一小部分的人。
又如在一马公司课题上,从革除慕尤丁的副首相官职、撤换总检察长、调动反贪会官员,到通过法庭进行民事的起诉,至对在国内外举报一马公司的前巫统峇都加湾区部副主席拿督凯鲁丁及律师郑文杰,以破坏我国银行及金融服务的罪名提控,这一连串的事件,显示当局无法开诚布公的解答一连串的疑问,反而不断的阻止人们去追寻真相,解开迷雾。这不只无法解决一马公司高债务对国家的影响,也打击了外国对我国的信心。
因此,如何避免、防止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使社会的生产与资源分配,能更符合广大的人民利益,就需要在经济领域上,让人民参与决策及监督,才能防止权力的贪污及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