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案是财政部每年最重要的年度规划文件,不仅规划钱从哪里来,更要妥当分配资源,保障政府运作、激活商界企业,以及维护人民福祉的行动蓝图。
财案是施政理念的延伸,实践执政者意志的重要文件,反映政府工作重点和治理方向。资源分配的比重,突显政府的优先秩序,背后隐藏著各种考量计算,绝非“钱进钱出”这么简单。
政治恶斗的环境里,财案被赋予另一种任务政治任务。政治发烧的国度内,财案不是经济学或会计学的问题,不按经济理论出牌,并不令人惊讶。
话说回头,财案原本就应该以民为本,不是满足狭隘短视的政治利益,更非牟取私利的工具,政府服务的对象人民,而非政客,否则沦为公器私用。
首相纳吉23日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提呈明年财案。此前,政府已强调,这是艰难的财案,别期望有太多糖果。
虽然4月开始落实的消费税可填补大部分,因国际油价下跌带来的收入减少的差额,但,被征税的民众却叫苦连天。大道过路费调涨也加重中产阶级(M40)的经济压力。
尽管政府在财案中通过减免税务,尝试增加人民的可支配收入,民众普遍认为实际帮助不大。自求多福,开源节流之外,似乎没太多选择。
早前曾期待,纳吉会在财案中提及1MDB或与之有关的课题,始终只字没提,或许这与1MDB案件还在彻查有关。议会殿堂内出现极具讽刺的“追问26亿令吉下落”大字报,虽有政治秀味道,何尝不是人民的疑窦?
2016年财案,可强化纳吉在政府和巫统的地位,这是执政优势所致。惟,能否改善负面形象则说不准。
10月中旬,新加坡《海峡时报》引述默迪卡民调8月进行的民调显示,人民对纳吉的支持率继续下跌,4/5的大马人不满国阵政府(满意者仅23%)。
巫统票仓的巫裔对政府的支持度更下挫至新低的31%。国阵支持率下挫的主因是经济因素,生活费、失业和消费税增添民怨。
1MDB过去5年累积420亿令吉庞大债务,7月外媒揭露的26亿令吉流入纳吉私人户口,已构成巨大下台压力。财案或许能缓和冲击力,将焦点锁在发展项目和拨款事宜,却不是脱险的救生圈。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是,财政部会否因为钱不够用,明年追加拨款?
2016年财案总开支是2672亿令吉,比2015年增加1.7%。可是,根据以往经验,过去两次财政部皆有追加拨款动作。
今年3月,财政部要求增加22亿2352万令吉的额外拨款。去年6月则追加41亿1210万令吉。若收入没增加,却额外出钱,赤字上升,最终买单的还是人民。
别忘了,每年的总稽查司报告揭露各部门机构的失责与失职事件。资源的浪费如流水,各种买贵了,疏忽纰漏事故,看了很心痛,为何官员总是犯下同样错误?
理性的人民了解当先内忧外患局势,须谨慎消费,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但,理性的政治人物呢?我们有足够的理性政治领袖扭转当下的内外夹攻劣势吗?
理性逐渐在政治圈消失。人民厌烦没有营养的口水战,面对政客的耍嘴皮,又不脚踏实地工作,看在眼里,疲惫在心中。大马先天条件不差,往往输在后天人为因素,我们真的需要更多理性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