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有责任和义务协助国家发展。这里的发展并不是狭义的物质和硬体建设,也非冰冷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成长而已。
国家发展应打造更进步、自由和民主的环境,让人民活在尊重普世价值观的公民社会内,活得有尊严,以文明方式处理分歧。
上周好友李凯伦《动力青年:李凯伦的政治旅程》新书出版,记载从政前点滴和对政治的观感。这是一名年轻,有理想和干劲政治工作者的故事,也是烈火莫熄时代大学生的心路历程。
凯伦在大学时期办活动、搞学运的经验累积,各种抗议和压力事件,塑造他的社会和政治观,使他自觉应该为社会做些事情。
掌权者理直气壮的拟定社会秩序,人民无奈地接受。凯伦不接受这套“拟定-接受”老规矩,根据自己的决定和行动,走一条与别人很不一样的路。
他的父母一直无法接受,为何产业管理系毕业的大学生,不仅选择与地产毫无关系的职业,而在时事月刊《小辣椒》兼职当助理,月薪只有1000令吉,省吃俭用勉强可以维持生活。
这份工作丰富了他的社会观,强化对改革之路的追求,同时对外宣示大学毕业生不一定只能选择专业科系的职业。当时的他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运动,包括担任大马青年与学生民主运动(学运)的组织秘书,组织各大专院校学生的工作。
尔后,他当选亚洲学生协会(ASA)的秘书处成员,于2003年飞往香港的协会工作,过著吃香蕉和叉烧饭的日子。期间周游列国,累积国际视野,拓展人脉。
他在亚洲学生协会3年的工作届满后,获得欧盟提供的Erasmus Mundus全球研究课程,总值4万2000欧元(约16万8000令吉)的奖学金(涵盖学费、生活费和生活津贴等)。
成功者需在欧洲不同国家求学两年才能毕业。这份奖学金能让他到著名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就读。最终他放弃高额奖学金,选择留在大马推动改革事业。
这份坚定和毅力,凸显他对改革的热忱,将自身利益和硕士或博士等名衔抛在脑后。
毕业至今12年,凯伦的决定和行动都有清楚的目的、价值和意义。我相信,他做的决定和跨出的步伐,是根据过去的经验累积而成,现在的行动则是对更美好未来的期盼。
虽然他的政治旅程才刚起步,未有高潮迭起,但他说:“作为一个青年,看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每况愈下,我急躁地渴望自己能做些什么,好为现实社会中的不公不义带来点点改变的希望。”
他的心声,也是我内心的呐喊。大家在不同的岗位,为更美好的家园和下一代付出,因为我们都爱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