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人总是问我:“为什么你的假期那么多?总是看你到处去旅行!”或一句“为什么你的钱那么多?总是看你到处去旅行!”我的回答都是清一色的:“不是我假期或钱多,是我懂得规划。”
我很喜欢旅行,长短远近都好。小时候老师教我们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但到如今,我每一次的旅行心态却是以放松休息为主,增广见闻为副。
花钱旅行,很多时候是在花钱买一种感受,一种轻松、欢愉、兴奋的感觉。尤其当一个人踏入社会工作了很长一段日子以后。
从买机票、订酒店、设路线、集资料、阅览当地历史等,花的时间精神虽然不少,但那是去旅行的“事前精髓”,基本上,从那一刻开始你就会感觉到兴奋,对手上的工作也多了一点冲劲、生活多了一点目标。
所以,对我来说,越早规划旅游,你所花的机票钱、住宿钱就越值回票价,因为就算短短的5天行程,却足以让你为它提早乐上2个月。
这种感觉很奇妙,你并不是不喜欢你的家,而是你暂时离开,走在一条你不熟悉的道路上、吹著属于别人的微风,让你的生活有点新鲜感,寻找了一轮刺激后,你回到家,还会感叹一句:啊!回家真好!
真正的旅行,不应该是种逃避。旅行不是为了逃避工作、逃避家庭,它应该是让你离开又回来后,变得更爱这里,更珍惜所有,更努力生活。
谁说有钱才能旅行的?近一点,上网谷歌一句:“国内休闲地点”,会出现一堆你未曾想过、见过的地方。要出国,若是年轻人成行,将就住住民宿,还能认识不同的朋友,民宿地点最好在出入方便的旺区,这样省下的住宿和交通费绝对够你多走两个地方;若是跟家里老人长辈去旅行,住宿问题就不一样了,通常环境、房间、床褥比地点重要,因为长辈若睡不好,身体就会不舒服,整个行程也就不能尽兴。
至于假期时间,我的做法是:多留意全年的公共假期、提早在心里盘算行程的长短,以及按照当地季节、节日来大概分配月份。例如,农历新年、5月、10月绝对不到中港台,前者是全城休息(去了就只能餐餐在酒店吃泡面),后者是俗称的“黄金周”,人潮拥挤得会耗上你所有时间来排队。
把这些都弄清楚处理好之后,剩下的就是收集资料。我习惯在去一个地方前,先把那里的资料看一遍,历史、故事、路线,不要小看这些细节,它能够让你免除找路的时间、请导游的钱,以及看不懂古迹的疑虑。
很多朋友跟我去旅行,都会把上述责任交给我,从订机票、住宿到行程,全由我来规划,我并不介意,还乐得被分派了此工作,因为在心情上,我感觉比他们更早“出发”,提早感受到了旅行的愉悦。
如果你每次去旅行,都感觉消费与“欢愉的心情”不成正比,那下一趟旅行不妨勇敢地扛起上述角色,放下“跟团”的惰性,尝试跟著感觉走。
规划好的或会改变,但那又怎样?反正旅行不过就是花钱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