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兼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部长拿督斯里纳吉数个月前无视于现有法律、制度和公共措施中的一切缺陷,指大马女性一早获得平等权益、不需要妇女运动的言论令人傻眼的余波尚未过去,其夫人罗丝玛日前出访柬埔寨,发言捍卫在国际社会引起争议的《东盟人权宣言》,直接将同志族群和爱滋病挂钩,引起区域人权组织的哗然。
在我国保守得近乎闭塞的大环境之下,“性/别”课题,时常甚至来得比“生/死”的生命课题更为禁忌、沉重,不是避而不谈,就是干脆忽视,把议题扫入地板下后假装一切很好。
这样的现象,不只存在于社会和职场中,即使是连需要培育英才的校园和教育界,情况只有更甚。辅导讲座中的“狗男女”事件、“同性恋指南”等荒谬的笑话一再上演,让人们忧心:我们国家未来的栋梁,是否会成为思想狭隘、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尊重多元的“性别盲”,比我们这一代对“性/别”议题更为无知?
在槟州,从去年开始,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官方妇女发展机构(及前身性别平等及良好施政协会)和在地剧团路人甲表演社,联合举办了全国唯一的中学生性别平等戏剧比赛,旨在推动中学生学习多元社会性别平等概念,同时也针对校园性侵害、性骚扰、家庭及女性暴力宣导防范意识。而使用表演艺术作为推广手段,是希望能够以一种更为柔软、更为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各种与性别相关的故事告知大众一个重大的社会议题。
遗憾的是,从去年至今年,许多校方一听到“性别”二字,就把大门闭上,认为议题“太过敏感”,因而阻止学生组团参赛,唯恐他们“学坏”。
然而大家其实都知道,在现代社会资讯自由流通的情况之下,就算你怎么千方百计地想把孩子的脑袋和眼睛闭上,求知欲强的他们总能够从其中一个管道获得他们想知道和看到的资讯,而我们能够做的,恰恰是和他们对话以及引导。
在戏剧比赛和举行的工作坊和分享会上,许多年龄不过12、4岁的中学生所提出的看法及分享的经验,引起不少在场大人们的思想激荡,年纪轻轻的他们在此议题上,其实比许多成年人思考得更为透彻。
“性/别”议题其实涵盖广泛,从女性权益到同志平权,是性别光谱中不同群裔争取生命被平等看待的重大议题,是男性、女性、跨性别族群都应该认真省思的课题。
我国社会对此议题的普遍认知,不是将其曲解为仅为女性发声,就是同志族群“不要脸”的争取承认。然而,在一个性/别结构不平等而霸权当道的社会,每个性别都可能是受害者——以男性为例,在父权主义牢控思想的社会中,无法示弱、需故作强悍,无法活出自己;更有甚者,各种霸凌事件皆由性别歧视而起。
古语有云“食色性也”,“性/别”议题实际上是人类最为本质、最为核心的认同,若一昧的打压和封闭自己,我们的社会最终只能走向更闭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