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源盛“道歉”了!?
然而那篇面子书上的帖文真的是在“道歉”了吗?显然不是。首先,他只采用了面子书一个管道贴出道歉声明(或许他以为这样子做,媒体“肯定”会报导此事,“道歉”就得以传播,所以就算是交代了),而非正面公众(别忘了在造假学经历的那时候,他可是全国跑透透宣传了自己的);第二,他只提到“因为我的口述而造成错误和混淆的报导”,轻描淡写地淡化本身欺骗大众的企图,显然无法服众。
另外,从《从终点出发》一书的作者冯久玲在事件爆发之时接受媒体访问时的态度,到出版商“全球汉语孔子学院”所发表的声明,以至于萧的赞助人史进福在其“道歉”声明发表后对媒体作出的简短回应,都没有显示出,任何涉及的一方,在此事上面,真心、诚意,坦荡的面对自己的错误,有的,只是还在为自己寻找台阶下的动作而已。
包括部分媒体人,在看待此涉及公众利益的大是大非之时,采取的是一贯伪中立、伪道德的态度,并没有深刻省思和检讨,其中环环相扣,将大家都推入深渊的结构关系,以及本身在此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
或许大家都以为,只要有了如此缺乏诚意的“交代”,社会大众就会选择原宥,然后逐渐淡化和淡忘此事,犹如我国曾发生过的许多贪污滥权弊案一样,有一天终究会随风而逝。
然而,萧源盛事件并非一个年轻人撒谎后,四两拨千斤就可以淡化的“小事”,这个事件犹如一面照妖镜,映照出我国社会、制度上的种种弊端,以及从社会大众到文化界在是非逻辑和道德价值判断上的彻底沦陷。
若这样的一件事情都能够选择轻描淡写而过,也无怪乎民怨已冲天,贪官污吏仍得以大行其道而“坦荡”称霸,一点都不担心自己会有被对付的一天。
嘿,你以为为甚么华盛顿砍倒樱桃树后向爸爸认错,这个小故事可以流芳百世?仅仅是因为犯错的是华盛顿这个大名人吗?当然不是,那是因为,这个故事传达了一个无论是在东西方社会都很基本的人性价值观:诚信,以及在诚信的基础上,真心忏悔,勇于改过。
然而,为什么今天我们的社会,能够如此“善良”,轻易的因为几个借口就选择“原谅”?请问这是一种原谅还是“姑息”?若说原谅是一种美德,姑息却只是造成我们的社会更加往下沦陷的罪恶推手。
实际上除了萧源盛事件,在《星洲日报》社论抄袭事件上,相关单位也采取了类似的处理态度。我们能够谅解为自己的错误负责而引咎辞职的罗正文先生,却无法姑息那些仍躲在角落里犯错了却仍在苟且侥幸的其他涉及者,还有其背后更为庞大的机构,企图撇开过错,展开其文化旗帜继续航向。
然而,这终究已是扯开了破洞的风帆,如果我们仍选择呆在这样的一条船上“风雨同心”,最终或只能抱著一起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