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那年,首个学期的地理考试,其中一个题目让我迄今印象深刻:“请问离学校最近的那条河流叫什么?”
印象深刻的不只是看到题目的时候脑袋顿时一片空白,更是在事后地理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复习和订正考卷时才发现,班上只有1、2名同学答得出来。
那时候我忽然醒悟,原来人们有多么容易忽略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人、事、物;我发现,不只是学校附近的河流,连学校附近的路名和地标,我们也都难以回答,甚至于中一历史第一课所教过的校史,因为老师说不会在大考中出现,所以从来没有人当过一回事。
我还得感谢那位地理老师,为学校的教育填补了空白,在地方史和地方人文知识匮乏得只剩下中一历史第一课的形式化教学时,她仍然肯用心的通过试卷设计来给我们上一堂人文震撼教育。
是的,当英美、港台,甚至是邻国泰国的小孩们都被带到户外进行教学,去认识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时,我们学校对地方人文知识和历史的忽视依旧是到了“惨不忍睹”的情况。
我们拥有被当成旅游卖点大做文章的活文化遗产——海峡双遗产城乔治市与马六甲,但我相信,老城里绝大多数学童甚至一些老师,会连古迹区街道和建筑的名称都叫不出来,更甭说街道的历史和人文景观如何。
近年来,方有一些官方机构主动走入校园为孩童们提供地方人文教育,以乔治市世界遗产办公室为例,该机构去年开始为中小学生提供“古迹探索互动游”计划,让中小学生可以走出课室进入老城,亲身体验老城人文风景,并学习先辈在城中的活动历史事迹。
在过去,类似的地方史识读教育由民间组织例如古迹信托基金会、“城市小孩”等等组织担当,基于人力和资源的不足,渗透力毕竟有限。
然而,无论此类教育由官方或非政府组织领导也好,依靠课外和课馀的补助毕竟仍有不足,我国的教育系统长期以来对史地人文的忽略,至今仍没有看到显著的改善,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所以,也就难怪半山芭监狱等国家历史古迹被发展推倒,苏丹街危在旦夕,还有人质疑古迹保护人士的一切运动和行动,甚至出现维护古迹是为了特定集团利益的言论了。
由于无法认识“自己”,这个国族,也终究会成为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一群,丢失一切认同,淹没于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