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大的白色字体,底下配上两幅图。上图是有马六甲特色,插上风车和五颜六色塑胶花,打扮花俏的三轮车,三轮车上还有脸上看来兴奋,标准旅游装扮的游客(其实就是模特儿)。下图则是那经过炮火和岁月洗礼,斑驳的圣保罗教堂。
这是旅游部砸下巨资在平面媒体上刊登全版的彩色广告。
虽然笔者不是念广告系或美术系等相关科班出身,对于颜色的采用和配图的排位与设计,无法给出专业意见。不过,身为一名消费者或读者,凭心而论,这个广告还真的是过目即忘,绝不会在大脑内的海马体逗留太久,更别说会转入大脑皮层,成为永久记忆。
然而,那斗大的白色字体“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应该可以说是整个彩版广告中,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亮点”,也是整版广告中最成功的地方。否则笔者也不会想起曾经看过这广告,而去翻旧报纸把它给找出来。因为它凸显了一个大马政府的特色,那就是“自相矛盾”!
这边厢,旅游部砸大钱买广告,告诉消费者和马来西亚人民要“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另一边厢,捷运公司承包商的神手却在上周五,毫无预警地开进吉隆坡苏丹街,拆除旧巴生巴士车站、遗产大厦(Plaza Warisan)和UDA Ocean建筑物,鬼祟的行为令人不齿。
在社交网站“面子书”(Facebook)上,笔者的朋友写著:有人问起苏丹街对她有何意义,她说:“我是道地吉隆坡人,自小开始走过吉隆坡的每个角落,苏丹街是其中一路。”
笔者不是道地的吉隆坡人,在吉隆坡生活也不过5年多的时间,在年初参加“年十四,灯佑苏丹街”的活动之前,都一直以为茨厂街就是苏丹街,苏丹街就是茨厂街。其实两条街都在同一区块,紧靠毗邻,但在地理位置上却是不同的。
虽然将茨厂街和苏丹街重叠在一块给搞混了,但脑袋却很清楚地知道,苏丹街的古迹建筑是无法复制的。即使在它被破坏后将之还原,可它就是那么的不道地,失去了原有的味道,简言二字:失真!
没有了或遭破坏了古迹建筑的苏丹街,其原有的历史和文化,就会像那被神手拆掉的建筑,当推倒在地时,残败的瓦砾所扬起的尘埃,随风飘逝,就这样一点一点慢慢地消失在空气中。
多年以后,谁会记得捷运上方的苏丹街的历史?谁会知道叶亚来是谁?谁会了解大马华人对吉隆坡开垦拓荒的贡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既然政府单位肯花钱要人民记得“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苏丹街就是个活的历史,苏丹街就是个活的文化遗产,为了“发展”(这是官方说法),就要将历史和文化连根拔起,人民要如何相信自相矛盾的政府呢?
一个不尊重历史、不尊重文化的国家政府,又要人民如何去尊重,又要人民如何去相信!
作者:薛佩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