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历史由胜利者所书写。当我们谈到新加坡迈向独立的历史,我们往往都会想到李光耀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但在新加坡1959年取得全面自治之前,其实还有另外两位首席部长。而其中一位是马来亚独立时头三位被封为“敦”的华人之一。令我惊讶的是,他竟也是我国第一个被褫夺“敦”头衔的华人。若非在英国国家档案局做学术研究的契机,有机会接触到关于1950年代新加坡迈向自治的档案资料,我估计这辈子也不会认识他,更不会知晓他那扑朔迷离,充满戏剧性的一生。他是新加坡第二任首席部长:林有福。
林有福于1914年出生在英属新加坡。他祖籍福建金门,是家中长子,亦是新加坡著名的莱佛士书院毕业生。他曾计划毕业后赴英深造,却因世界经济大萧条、父亲过世及二战等事件的冲击,生计受到影响,被迫放弃了升学的计划。为了养家糊口,他曾到数个公司担任过书记及秘书的工作,包括大家熟悉的Cold Storage。
二战后,林有福迎来了重要的人生转折点。1945年,日军投降,英军重返新加坡。在那反殖民浪潮崛起的时代,英国人也意识到他们必须逐步为新加坡落实自治做准备了。而林有福也因参与数个工会事物的契机而开始接触政治。他在短期内加入过数个政党包括进步党、工人党等,也曾被殖民当局委以重任,成为立法局的成员之一。他还受邀参与了制定新加坡自治宪法的委员会。这委员后来公布的文件是史上著名的《林德宪法》。
《林德宪法》的公布推动了新加坡迈向自治的进程,也为林有福带来了历史的契机。在1955年的立法议会局部选举里,他跟马绍尔一起组成了劳工阵线来角逐选举,并赢下了25个民选议席里的10席。但他们所赢下的议席数量并不足以组成自治政府。有趣的是,马华及巫统为主的联盟阵线也有参与此选举并赢下3席。劳工阵线与联盟达成了协议,共同组成了马新史上第一个“团结政府”。马绍尔被推举成为新加坡第一任首席部长。林有福则被受委为劳工及福利部长。
但马绍尔的好景不长。他因急于为新加坡争取更大的自治权,在次年率团到英国谈判时便遭遇挫折。他数个较激进的提议,如争取全面自治及委任马来亚人出任总督等,是英方所难以接受的。他不妥协的性格最终也导致了谈判破裂,空手而归,在任仅仅14个月便引咎辞职。林有福因此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于1956年中接任成为第二任首席部长,而巫统的阿都哈密则受委为新加坡副首席部长。这也是巫统最后一次作为新加坡执政团队的一员。
林有福执政时的历史定位可说是充满争议。他强硬的政治风格,包括强制解散一些左翼的社会团体及对付被指为左翼的人士,引来了诸多不满。其任内甚至还收过装有子弹的威胁信封。他的作为也导致了全岛千馀学生于1956年举办长达2周,不同规模的示威抗议活动。
为了劝学生停止抗议,林有福政府软硬兼施,曾通过电视台、电台等发出警告,也出动过防暴警察强行进入学校,向学生群体发射催泪弹。有些社会及商业团体因同情学生处境,参与罢工行列。冲突迅速升级,并蔓延全岛多处。有些学生被迫离开学校后,到处破坏公共设施、推倒路旁汽车,甚至攻击警署。见事态严重,政府迅速宣布戒严。整个事件有数十人亡、百馀人受伤,两千馀人遭到逮捕。该事件严重冲击了他的民望,也为他的阵线后来在1959年败选埋下了伏笔。
但另一方面,他强硬对付左翼份子的政治立场为他赢得了英殖民当局的信任。从1956到1958年,他在与英方展开的数轮谈判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完成了马绍尔未走完的路,为新加坡取得全面自治作出了贡献。他究竟在与英方的谈判里达成了什么协议?他败选后去了哪,又为何之后会放弃新加坡国籍?他 “敦”的头衔是何时被册封,又何时被褫夺的呢?这些历史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并回顾。欲了解后续进展,且看下回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