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是当代国际焦点之一,特别是中国在2009年提出九段线主权后,这个九段线是中国根据1936年中国一位地理学家所提出的地图的基础上划出来,其形状如在越南、大马与菲律宾之间构成一个大G型。
对东南亚诸国言,这个九段线领海主张可说太过夸张,已侵犯到他们的领海主权。中国认为,南海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领海,这是种历史性主权。1940年代,国民党政府便具有同样思路,且派军进驻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太平岛,迄今台湾依然拥有这个岛;只是台湾对南海争端一贯保持低调。
争论的国家主要是中国、越南、大马、菲律宾、汶莱与印尼;其中,又以中越菲马涉及最广最深。中越的争执涉及西沙群岛与南沙群岛,而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争议主要在南沙群岛。据知南沙有750多个小岛、沙洲、珊瑚礁等。菲律宾曾在2013年向海牙国际法庭提出其主权主张,也在2016年得到国际法庭的认可;只是中国不承认这个判决,认为它忽略了历史性主权这个因素,且这个判决有受到西方诸国,特别是美国的操纵之嫌。
约言之,中国依然坚持其历史性主权,而东南亚涉及国家则著重突出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从法律角度看,一般认为,中国的主权主张较缺乏正当性,有者甚至认为这是种扩张主义。基本上可以说,这将是个长期的课题,而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更何况美国也介入这个争议。美国甚至认为美菲联防条约适用于南海,这就增加了更多变数。
尽管如此,假设没有突发因素,南海争端应不至于演化为大祸,如大规模战争。之所以,基本上,中国与东盟皆主张以和平非武装的方式来处理这个争端,也制定了南海行为规则。从中国的角度看,中国对南海的主权要求较可能出于战略性与军事上的考虑,而不是单纯的觊觎南海的资源。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在2013年曾发表报告,估计南海的石油存量可能有约110亿桶,而中国近年来每年进口约25亿桶,即便真的占据南海也仅足供应5年多,没有必要为此引发大规模抗争或战争。
中国最主要的动机可能是国防安全,如中国有80%的石油是经由南海;进而言之,这还涉及了美国构成的安全因素。特别是2012年美国提出重返亚洲战略后,已更进一步提出亚洲太平洋再平衡战略。这个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一个旨在遏制中国的战略,也得到日本、澳洲等国的积极合作。美国甚至希望能在东南亚组成海空一体化的战略,强化海空的联合作战能力。不仅如此,美国还有意联合印度与其他东盟国家,全方位遏制中国。
据此而论,这就在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造成了安全困境,也就是一方的强化行动,刺激了对方也得做出同样的强化行动,进而形成一个恶性竞争,一个向上激化的螺旋。可以预见中国可能会对亚太再平衡做出回应,如在2014-15年中国在南海再造人工岛礁,甚至设置导弹。只要中美进行战略性博弈,这个格局就不会有所改变。
惟,这个僵局大概也不会失控破局。主因在于中国还在著重稳定发展,尚不想与美国发生正面的升级冲突。不论中国是否有意图取代美国在亚洲或亚太的霸权地位,中国在现阶段应该较有可能采取谋大忍小,忍一时争千秋的战略。毕竟,中国在经济科技,特别是军事方面与美国有相当的距离,不必为了小不忍而乱大谋。
美国方面,也没有必要为了遏制中国而与中国发生大规模激烈冲突。毕竟,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已消耗了美国不少国力,美国是个长期外耗严重的国家,其要维持全球霸主地位的代价已日趋升高;此外,美国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大方地对其盟友给予大力援助和开放市场。全球化与区域化已加速了美国产业的空洞化,国内各类问题日趋严重,社会分裂更是日趋激烈。
在这种条件下,把中国视为假想敌,自有助于缓和国内矛盾,但若弄假成真,把假想敌变热战对象,其代价就太高了,更何况中国也是拥核国,可能也正积极强化其核战能力。在美苏对抗时,美苏之间便没发生正面冲突,而多是打代理战。据此,中美间即便可能出现难以预期的擦枪走火,也应不至于升级到大规模正面冲突的全面破局。约言之,中美间的关系应可能维持斗而不破的战略性竞争,而不是热战。
当然,对东盟国家言,也不希望把这个地区变成中东式的动乱之地,美国的存在若能遏制中国在南海的强化作用,便算幸运。实则,中国在南海的积极行动也只会把东盟一些国家推向美国那一边,这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中美、东盟之间的三角关系较有可能在短期内维持现有的虽不平静,但大致上也不会过度升级恶化。东盟国家较有可能走大国均势外交的路线,而不会过于刺眼地全面倒向一边。大国在比腕力,中小型国家则应使巧劲,而不要成为大象斗争中被踩死的第三者。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而没有永恒的朋友或敌人,而这个利益又会因势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