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衡量一国的实力?不同人有不同的侧重点,大体上言,国家力量是综合性的综合国力,取决于多重因素而非单一因素,如军事力量、经济实力、外交智慧、情报能力、软实力、巧实力、智识与技术水平、宣传能力、自然资源、人口规样与素质等。
其中,最具决定性的恐怕是人口规模与其素质;毕竟事在人力,有人斯有力,任何价值、制度、组织、战略等等,均取决于人的想法与做法,特别是处于人体上相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人口规模与素质便决定了胜负,如法国人普遍认为,他们打不过德国是因为德国人口多过法国。
二次大战,德国与日本会被打败,原因当然是多重的;只是人口规模肯定是一个主因,如在1938年,前苏联人口有1.8亿之多;美国有1.3亿;德国是6850万人;日本是7220万人;法国4190万人;英国4760万人,以及意大利4380万人。
当个国发达水平接近或相等时,人口规模便决定了经济规模与技术水平。在这重情况下,当然是人口规模越大,经济规模也越大,打持久战的潜能也越大。人口较少与资源较缺乏的德国与日本自然难打持久战而终于败下阵来。这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何以在1840年代人口只有3000万的英国能打败人口有4亿之多的中国,关键则在于发达水平。英国在1760年代发生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与技术水平大幅提升,而中国则停滞于传统的自给自足型小农经济。技术没有大幅跟上先进国,当然会被打败。
19世纪英国能称霸世界靠的是工业技术与庞大的殖民地为其提供了市场需求,也大大地强化了其综合国力。这里的关键是发展水平的差距,何以发展水平出现大幅差距则跟一国的意识形态,如是否重农轻商或重商主义相关。
中国的传统价值偏重安土重迁,也不鼓励移民,而海洋国家如荷兰、英国、葡萄牙、西班牙则倾向对外扩张与掠夺,后果当然不同。只是吊诡的是,西方民族国家争权夺利的后果之一便是失控的斗争与战争,以致一战死了千多万人,而二战时更死了5000多万人;其争强斗狠的代价也奇高。
二次战后至1960年代,发达国家多出现人口大增的婴儿潮也强化了其经济增长(约5%)年均增长率;只是进入1970年代后,这个黄金20年已一去不返,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人口高龄化更是严重以致出现了生之者少,食之者众的失衡现象。这个人口高龄少子化趋势不但钝化了西方发达国的人口规模,也大幅地增大了政府的公共财政压力。1950年代,婴儿潮已转变为婴儿荒,人口不但未增,反而是不增反减,长此以往,西方发达国在全球人口与经济实力的占比自然也随著水落船低。
欧美人口停滞
在1500年,欧洲人口在全球人口的占比是约18%;1750年是约20%;1900年是约24%,之后便逐步下跌到2015年的10%。假设没有意外,有可能在2050年左右,再进一步跌到约7%。北美则有可能维持在4%,也就是说,到了2050年欧美人口在全球占比会仅占约11%。与此同时,其经济规模的占比也会日趋萎缩。主因在于,其他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印尼的经济规模会日趋扩大,占比日趋上升。
之所以,主因在于发达国的经济增长率会日趋停滞。一般估计2020-30之间,发达国的年均增长会在2%以下,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则可能在5%上下。在此消彼长的情况下,发达国占比当然会相对萎缩。当然这假设其他情况不变,也就是说当前的趋势会持绩下去。
人口与经济规模萎缩或相对减低,当然会削弱国家力量。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均致力于追求增长,期望能提高生活水平,而且人口发展有一个基本规律是,传统社会是高生育率与高死亡率并存,而发展中国则是高生育率与低死亡率(因医疗进步),发达国家则是低生育率与低死亡率(长寿与不愿意养儿育女)。也因此联合国预测,虽然发达国人口停滞或减少,可总的来说,全球人口依然会递增,2023年已高达80亿人,而且还在增长中,特别是在非洲沙哈拉以南的低收入地区与印度等国。
人口增长是好是坏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人口过剩与人口不足均是问题,特别是出现青年膨胀(Youth Bulge)而就业又不足的地区,人口过剩容易造成动乱如中东与印度。反之,人口不足或人口年龄结构失衡又会造成谁来养退休人口的问题。
以美国为例,预计2026年,为退休人士提供的医疗照护会入不敷出,而到了2033年养老金也会入不敷出,这就会造成公共财政危机。此外更少人工作人口得养更多的依存人口(被养人口)也会引起工作人口的不满,他们更会怀疑,现在他们付出(养退休人士)以后谁来养他们?这就是人口不足的危机。别说国家综合国力,连维持国家运作的能力都会出现问题。
就此而言,人口老化的西方国家,在全球的发言力与影响力也会日趋下跌,从而告别过去200多年来的西方中心世界。今天许多欧洲的旧强权已沦为中等权力国。美国则可能因为领土面积大及人口有可能还会缓慢增长,而维持一定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但也不可能再维持其为所欲为的独霸地位。
从权力的角度看,世界秩序已进入一个变动或调整时期。已习惯了西方人称霸世界的西方人特别是二次战后独大的美国人,迟早也得调整他们的旧心态以适应新的世界格局与秩序。这是时势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