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马华和国大党宣布不参与这一届的6州州选,我发觉很多中文报刊的评论员和分析员对马华进行评论和分析。华社对马华的怨气,在2008年大选开始爆发。由2004年赢下的35席降至15席,然后2013年降至7席,2018年1席,2022年稍微扳回2席。
今天对于很多华裔选民来说,马华是与华社意愿相违背的政党,被盟党巫统打压,对华社毫无贡献,甚至还有人说“出卖华社”。记得年前,还有某些政党的网军成员对已故的马华领袖丹斯里陈东海进行攻击,引述东姑年迈时的回忆录,说陈东海同东姑到英国谈判马来亚独立时,抽出华社备忘录,丢入垃圾桶。
这一类断章取义的做法,将今天华裔对马华的痛恨追溯到独立初期,把马华自创党,塑造成名副其实的“汉奸”。
马华只是一个政党。这个政党换了几代的领导人。当创党元老敦陈贞禄过世时,今天的总会长魏家祥都还没出世。
从陈东海说起。当时,华社备忘录到底存不存在,有什么诉求,这些问题,都随著国父东姑阿都拉曼的离世而去。但是50年代时期,英国刚刚撤离印度,以分家方式,随意给穆斯林和兴度教徒留下一个造成几百万人流血的烂摊子。所以让马来亚独立的先天条件,就是要民族团结。
50年代那时候,多数在马来亚的华裔都没有联邦的公民权,一大部分还是来自中国。用当代的词汇,很多都是持著“签证”入马来亚联邦。加上紧急状态马共多数成员都为华裔,若不早独立,英国政府的政策,是遣返华裔回中国。
马华创党,主要是土生土长的华裔,要给这些“移民”而来的华裔一个“国民”的身份。换成今天,就好像已经入籍马来西亚的孟加拉人,组织起马来西亚孟加拉公会,要为在马来西亚只有工作签证的孟加拉人诉求公民权,孟加拉教育源流等等。其难度,就是当时的马华所面对的。
邻国同化政策
邻国印尼,泰国,都将本国的华裔同化。在这样的大环境,即使“备忘录”是存在的,提交上去,马来领袖反对,种族问题不能解决,那么独立可能会推迟,换来的是华裔被英国人大批大批的送回刚成立的新中国。我不明白为何很多人认为,如果有那份备忘录,马来领袖和英国政府会照单全收。
这里可能有人会认为,友族马来人也是在数百年前从印尼苏门答腊过来。这个历史观点是严重错误的。在拜里米苏拉于1400年成立马六甲王朝之前,马来人早就居住在这片土地。Orang laut,bugis,asli等等,就是被“马来”这名字给统一。据人类学对“玲珑人/Lenggong man”的研究,马来人在这片土地至少有1万2千年。那是连中国夏朝和古埃及都还没创立的年代。
已故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其著作《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史》中这么说:“…… 1957年,联邦政府打算将自理的中文源流学校转换成马来语为主的国民学校。马华公会极力反对此事。政府没办法,因此妥协。华校因此得以保留,但其发展受到限制。而印尼,泰国则废除了他们的华校….”
对新加坡而言, 宪法所保障的母语教育就局限于中小学的一周两节中文课。80年代,普遍上新加坡也关闭了类似马来西亚华小的中文源流政府学校。然而,根据李光耀的说辞,马来西亚保留了华小,这是全世界所有华人为少数的国家可望而不可及的。
我尊敬马来西亚的华教斗士。但是新加坡,泰国,印尼等国家,非但容不下这些斗士,还实实在在的在那个时候关了华校。全世界华教没缺被打压的斗士。缺的是马华这样的政党,顶著全世界一贯政治做法的风浪,以少数非土著的姿态,保留了华校。
和陈东海的情况相似,不是说有斗争,诉求就会有回应。很多斗争换来的是流血和种族互相厮杀。马来亚华裔那个时候的“斗争”,对那个时期大多数马来人而言,是外来者“侵占”国家的行为。印尼解决的方式是排华和同化,泰国解决的方式是同化,新加坡则是关闭源流学校,将英语凌驾于母语。
把怨气发泄到马华
2008年以来至今天,社交媒体逐渐发达。我们评论马华都是坐在舒适的椅子,把怨气通过评论辱骂马华。
但是,2018年和2022年的改朝换代,又证明了什么?统考承认了吗?制度化拨款独中成立了吗?固打制废除了吗?华小新增了吗?奖学金分配公平了吗?维护土著的经商政策废除了吗?
行动党也好,希盟也罢,他们面对的问题,和当初马华面对的,一模一样。满足了华社一分诉求,就是开罪了三分马来社群。如果政府承认统考,制度化拨款,废除固打,你认为,这个政府还能在马来西亚执政多久?
今天大家忧虑的“马来人”心态,马华面对了整整60年。今天行动党当政,别说承认统考,就连小学6页的khat(爪夷文),都摆平不了。行动党面对著马来议程,能做的,就是和马华一样。
2022年大选和2023州选,会让马来西亚人了解一件事:马来社群已经开始凝聚,政治开始走向极端。华社60年来期待马华达到不可能的任务,2022大选和2023州选就是告诉大家,当马来人凝聚力量时,少数的华人根本没有谈判的筹码,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妥协。当妥协到一定程度时,就只能把执政的行动党如马华一样大骂一通,以泄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