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我认为全世界无论什么国家,都因科技的发达而迈向客观的发展和发达。但是自了解伊朗在1978年爆发了宗教革命过后,人们为了追求宗教的思想理念,而由客观的“发展”倒退。
科技,包挎资讯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全世界的经济和彻底改变各大文明的生活模式。就拿华人为例,几千年来的生活模式如:女子不入学堂,身体发肤授之父母而不剪头发,穿汉服马褂出门,封建的君主制度,由下到上彻头彻尾的变了。
但是资讯科技,同时也造就了人们渴望在精神上能得到提升。在这一方面,宗教还是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拿日本神道来说,当代日本大和民族对科技的热诚似乎远远超越亚洲其他国家,但是每到阳历新年,日本年轻人不在酒吧商场倒数,而是成群结队的到神庙汇集,当午夜钟声一响,就有秩序的参拜,然后回家。
马来西亚,是三大亚洲文明的熔炉。这三大文明都有根深蒂固的宗教文化。在欧美国家,以“尊重”来制衡宗教的是无神论主义。也就是说,教徒和无神论著互相尊重,忍让,包容。
和其他非世俗国一样,马来西亚的基本民族意识,普遍上不接受“无神论”之说。无神论著可以持续保持自己理念,但若推广,还是会遭到来自人民阶层的打压。在马来西亚,以“尊重”制衡宗教的,是“其他宗教”。我国的基础设定,是在国家原则为首的“信奉上苍”。忍让和包容,都是在本身宗教和其他宗家之间。
再者,马来西亚又有分成两个宗教模式,也就是(一)宗教和民族融为一体(二)宗教不等同民族。根据联邦宪法160(2)条文,马来人必须是穆斯林。而其他族群则可自由信奉任何宗教。
当宗教间的尊重产生失衡,容忍力量不复存在,那么这个国家的团结将受到严重影响。
就拿“阿拉”事件作为考量点,很多非穆斯林包括基督徒都认为事不关己。但是有一部分人,本身不是穆斯林或基督徒,要以法律角度来维护非穆斯林用“阿拉”的权益。
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分歧
这无疑挑起了马来西亚大多数穆斯林的愤怒。在全世界,基督教对上帝的称呼因语言而异;但是伊斯兰教,无论任何语言包括中文,英文,马来文,日文,俄语等等,都统一使用阿拉伯文“阿拉”。
对于非穆斯林而言,有些心里认为穆斯林应该做出让步,不能咄咄逼人,要以法律为基础。但是对大多数穆斯林而言,这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尤其伊斯兰是联邦宗教,甚至有者认为这动摇了宗教之本。
政治人物随之起舞。但是无风不起浪,毕竟这件事的缘由,不是个别政客挑起,而是始于几年前执法单位在机场没收了几本国语的基督教圣经。
当一个宗教的信徒认为本身宗教的基础被挑战,那么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捍卫。对于穆斯林而言,马来西亚以伊斯兰教为联邦宗教,但允许饮酒,赌博,在多数场合自由穿著,可以吃猪肉,可以学习母语,其他宗教节庆被列入公假,政府资助母语为主的学校等等,已经是很大的让步。
当然,非穆斯林则认为国家应该开放,公平,自由,而认为这些限制不应该被套在本是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其他民族身上。
就这样一争一吵,把原本包容度极高的马来西亚社会,各自为自己的理念而进一步捍卫,敌对。当这事发生,受益的还是随风起舞的政治人物。社会上的捍卫和敌对,需要的是领军人物。这些领军人物为了竞争,一个比一个还要激进。现在除了政治人物,宗教领袖,社团人士,都各自用自己的母语来“捍卫”立场,进一步令事情更矛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捍卫”模式一旦开启,就会在其他课题上进一步迈进。
这绝对不是“零和游戏”。选举到来时,一人一票拼比的是人头。谁多谁说了算。当够数的时候,连宪法都可以改。
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将心比心,了解其他民族对宗教的理念。祖宗曰: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同时,不要“只是”用自己母语在社交媒体平台吵吵嚷嚷。现在有了翻译功能,自认为在社媒上任意批评不会让他族知晓,当英雄自爽的行为可能进一步恶化情况。
当然,我这篇文章只是我对事实的分析和判断,也不是100%准确。毕竟不可能有100%准确的全面分析。也就是说,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里因不苟同而攻击我个人的行为,只能让你能得到“辱骂”专栏作家而的“快乐”,而不能整体实质上解决困扰马来西亚多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