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9月24日,中共举行第八届十中全会,毛泽东主席发表重要讲话的其中一段这样说:“凡是想要推翻一个政权,先要制造舆论。要搞意识形态,搞上层建筑,革命如此,反革命也是如此。”
这一段话用在今天的马来西亚政局也是相当相似的。例如最近反对党大造舆论说,马来人必须召开宣言大会,因为马来人仍落后,还是需要扶助的。
发起这场运动的人是前首相马哈迪,他认为马来人从独立到今天(1957-2023)的66年间仍被边缘化。如果我们不善忘的话,马哈迪在1970年出版了一炮而红的名著—《马来人的困境》。虽然出版后被时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宣布为禁书,且被开除党籍(巫统),但他的这本著作却成了催化“新经济政策”的蓝本之一。
在书中,马哈迪指出因东姑执政不力,造成马来人的贫穷和落后。如今时隔50年,马哈迪还是以此论调来反对政府,并认为安华任相后并没有改变马来人的地位。因此需要推出马来人大会宣言,为马来民族伸张正义和改变现状,也就是更换政府。这就是反对派正在制造的舆论,数落现任政府的不是。
这正如毛泽东所说,反对派在制造舆论的同时,当权派也需要制造舆论,结果安华比起反对派更会大造舆论。一会儿在6个行将举行州选的州属举行庆祝开斋节大会,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人参加。又一会儿,安华也不放过号召政府成员党的大集会,并在会上发出豪言壮语,不仅数万人(约4万人)出席大会,而且也有148名国会议员参加(总数是222)参加,意味著团结政府是强大的,也不是反对党可以推翻的。
抑有进者,安华也在大会上表扬巫统主席阿末扎希的明智选择,支持团结政府,如果没有阿末扎希的支持,马来西亚的政局今天又是另一个样。
这是指在去年11月的第15届大选后出现议席悬峙的局面时,先是有消息说巫统支持国盟(慕尤丁领导)组成联合政府;但后是巫统表明支持希盟(安华领导)组成政府。结果也影响了砂拉越政党联盟(共23席)也从支持国盟转向支持安华。
这样的转变,就出现了新的局面,安华也圆了担任首相之梦(共等了25年)。
团结政府稳定性
由于安华认为政权来之不易,也就格外珍惜团结政府的稳定性。但在另一方面,不能同意安华任相的马哈迪也就发起号召举行大集会,以通过马来人大会宣言来挫败安华政权。
不论是安华致力巩固政权或是马哈迪旨在推翻安华,他们都下足功夫制造有利于本身的舆论,两相比较之下,马哈迪的造势有些力不从心。
目前除了伊斯兰党矢言支持马哈迪外,与马哈迪不和的慕尤丁则尚未率土团党倒向马哈迪,他们两人的心病似乎尚未解开。但我们很难否定马哈迪派是难有突破的,因为在第14届的大选和第15届的大选,已证明伊党和土团党不是银样镴枪头,而是足以和巫统、公正党及行动党相互抗衡的政党。
正因为局面的微妙,我们不断地看到各式各样的宣传在大街小巷出现,甚至连媒体也不忘为相关政党造势。
不过我们认为当下的政局是不健康和不足以反映民意的。例如今天以希盟为主的执政党,已不只是希盟有份,而是国阵和砂盟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只要有任何一方抽身离去,团结政府就显露败相。我们不要忘记,如今的所谓团结政府是由19个政党组成,比国阵时期的14个政党还要多,随时都可能发生内讧,比如诚信党最近的言论不同意特赦纳吉就使到巫统耿耿于怀。
还有,19个政党存在不同的政见是极其常见的。举例来说,成员党之一的民兴党本身就是个小党,但它语重心长地提醒安华不要重蹈马哈迪覆辙,反之应避免成员党中相互猜疑和排斥。
最引人注目的是,安华近日也与聂阿兹(前丹州大臣)的两名儿子会面,显然希望能拉拢伊斯兰党转而支持团结政府。如果伊党有所反应的话,情势可能会有重大的变化。
选后新政治?
不过,在行将到来的6个州选局面不会有大改变,还是国盟对垒希盟/国阵,只有在选后才能看到新政治出现的可能性。
其中一个实例是伊党主席哈迪阿旺近日指责行动党利用马来人壮大政治势力;而公正党及诚信党是反伊斯兰的“沉默的恶魔”的见证人。当种族论调还是斗争的焦点时,就不要相信双方会在数个月内从“敌人”变成“盟友”。
同样的,以伊党为主的国盟也是多党制形成的。虽数目不多,其中以伊党、土团党及一些巫统分裂派为主,再加上势力转小的民政党,也就只能预见未来的政局是伊党与土团党对垒希盟和国阵,只是我们也难以乐观其成地看到一些政党,包括老牌政党如马华、国大党,还有民兴党和东马的小政党的前路在哪里?
当年,毛泽东早就洞见不论是正方或反方都需要制造舆论以求突破,可惜的是,我们还看到有些政党宁可保持沉默和被边缘化下,但又不知道明天在哪里?
鲁迅有句名言:“不在沉默中爆炸,就在沉默中死亡”。
当残酷的政治把某些政党遗忘的时候,就让我们来算算在未来的政局是如何重新洗牌的?比较令人担心的是种族的偏见依然是政治的焦点,这对国家和人民一点好处都没有,反而是一颗计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