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前线这些日子,了解到有一群孩子从来都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对为什么念书?想要到哪里升学?准备要选择哪一个科系?对未来的生活有什么期待?这些问题一概没有任何想法,仿佛他们的人生并不由他们自己掌控般,我个人将他们视为一群不敢追梦的孩子。
在马来西亚的华人社会中,存在一种父母就该给孩子以打点一切,协助孩子闪避所有问题的的想法,凡事孩子可能遇到的问题、挑战和挫折父母亲都会尽可能帮孩子回避、绕过去,孩子从来不需要经历任何挫折。在这种无所不在的干涉下,他们不再对自己的事情有热情,父母的一句为你好就否定了所有自己的想法和决定,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不再需要有想法和感受。
另一种不敢追梦的那群人是从小被父母告知成功人生一套标准作业流程,这些人从小就被教导说人生有一个标准的终极目标,任何事情都应该照著所谓成功的方程式进行,从小到大的所有一切都是朝著长大后能有做一份赚大钱的好工作为最终目标,所以功课一定要维持某种优秀成绩、一定要学上几个才艺、英文一定要能够到达某种程度,只要遵循这个成功人生的标准作业程序,未来就必然是一个成功人士。
其实每一个人一开始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梦想,但在家长们的不断干涉和灌输下,孩子们渐渐发现自己对生活几乎没有话语权,任何决定和想法可能都会被父母亲检视和批判,要嘛会被认为决定不够成熟会碰钉子被否定,要嘛就是逾越了成功人生的标准作业流程而被谴责,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不再提出任何看法和决定,反正所有事情两位长辈都已经有一套决定了,自己的想法和从来没有被重视,多说无益,何必再说?
当孩子们战战兢兢的遵守这些大人们为他们好而设定的各种规则与路线,进入社会后才惊觉原来世界并不是父母亲当初说得那个样子,所有以为会发生的事情很可能都不会发生,自己期待的那个美好生活竟然只是童话故事,开始出现啃老、顶客、躺平甚至废青等行为,长辈就开始谴责、谩骂,然后就是哭天喊地的问为什么孩子会变成这个样子。
其实事情并没有这么复制,就拿吃饭为例子,今天不少长辈会感叹年轻人不会吃好吃的鱼头,只会吃无刺的部位,不懂得怎么品尝鸡翅膀,只懂得啃那个又干又材的鸡胸肉,却忘记了当初是自己不让孩子尝试多骨多刺的鱼头,所以他根本不懂得如何啃鱼头,也是自己觉得鸡翅膀不容易吃,只给小孩吃鸡胸肉,孩子又怎么知道该怎么吃鸡翅膀?
同样地,当年轻人工作不顺利、生活不顺遂的时候,大人们也会谴责这些孩子,一定是这些年轻人在某个部分没有做好,不然就是他们能力有问题、抗压性不足等,却从未想过生活该有的经历、成长过程该面对的挫折和学习面对挫折的机会都被剥削了,又怎么会懂得如何面对和承受各种挑战及挫折呢?
这些不敢追梦的年轻人是一个结果,是一个被家庭、长辈束缚的结果,期待所有家长和长辈们能够明白其中的因果关系,放手让孩子们去承担成长该承担的挫折,经历长大该经历的故事,从中他们才能够明白自己的能力和喜好,才有勇气去追寻及实践自己的梦想,而不是永远长不大的那个不敢追梦的人,啃老、躺平,变成废青只是其中的结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