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债不成经济。当代经济可说越来越依靠债务来推动,特别是以需求为核心的发达经济体。只是举债是否有上限则是个备受争议的课题,如美国政府便常因债务上限而争论不休,政府有时还因债限通不过而停摆。最终依然得妥协通过(如减少预算赤字额)。同理,大马也有联邦政府债限的争议。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料,在2021年全球的总债额已高达约295兆美元,是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60%。这总债额包括公债、企业债、家庭债与银行债务四大项。不少人认为,这是个计时炸弹,不知何时会引爆。若然,后果会比2008年美国次贷或2010年欧债危机严重得多。
就公债而言,早在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前,发达平均公债已高达GDP的约100%,疫情后更是直线上升。这个公债要如何处理?
在正常情况下,经济学家一般认为是应想方设法减少公债,而主要手段是增税或用通货膨胀消债,也就是征收无形的通货膨胀税。说通货膨胀是无形的税是因为钱的价值不在于其面额,而在于其购买力;若政府滥发钞票,使太多的钱追逐太少的物品,就等于物价上涨,也就是钱变薄了,不值钱了。
通膨是无形的税
因此,通货膨胀实为一种无形的税,即人民缴了税而不自知。今天不少人觉得其薪资有所增长,可又觉得变得更穷,主因之一便在于此──通膨。
在异常情况下如经济退衰期,政府是否应削减支出,则是个具争议性的课题。主流教科书一般会告诉你,经济不景时,政府应加大支出,可能的话,配上减税与扩大货币供应量与调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复苏与繁荣。问题是,若长期扩大支出,政府入不敷出而债台高筑,甚至高达GDP的100%后,是否依然得这样做?
凯因期学派(Keynesian)如格鲁曼(Paul Krugman)认为,不景气时尽管已债台高筑,依然得继续扩大支出,特别是同时出现高失业率时。理据是,在这非常时期,若不加大政府支出与减低利率,不景气将难以复苏,甚至可能会从衰退变成萧条。这不但不能振兴经济,还会为人民带来莫大的痛苦,即不符合经济理则,也不人道,不公义。这里的要点是,不仅要加大支出与下调利率还要大手大脚花钱,以便使GDP增长快过债务增长。
不过,也有经济学家认为,不景气时更要节支节流,以便恢复市场的信心,因为信心是黄金,没有足够的信心,经济便动不起来,因为企业家不敢投资,消费者也不敢花钱。
2010年欧债危机时,欧洲央行,欧盟的主要机构或国际清算银行(BIS)均支持政府节支节流,也要求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与希腊政府节支节流。此外,拥有货币自主权的英国也走节支节流政策,而且还引用1990年代中期加拿大的例子来合理化节支节流政策。当时加拿大政府一边大砍支出,也下调利率与贬值进而实现了所谓的扩张性节约的目标。
政府节支节流怎么可能实现经济扩张?因为降低利率与贬值可促进经济增长。这里的前提条件是通膨率不高。因为若通膨率高的话,降息贬值等会加据通膨。这里的关键考虑因素是通膨、利率、就业水平这三个因素。其中通膨与失业率通常是反比例关系,即高通膨下会出现低失业率,反之亦然。当然前提条件是,这个高通膨是由经济过热引起的。
至于通膨与利率的关系则是,通常高利率是打击高通膨的最佳工具,如1980年代,因此在低通膨的情况下,降息降准便有其合理性。
节约派也是一种道德论
节约派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理论,也是一种道德论,甚至可能是一种意识形态与利益立场。节约派认为,财政与货币扩张是没有止境的以毒攻毒的不顾后果手段,不然何以当代发达经济会出现高公债?显见,这是个没完没了的举新债还旧债的手段,早晚会引发通膨失控,货币大幅贬值的不良后果。
有钱人就是怕资产贬值或政府因缺钱而征富济穷,即最终会向有钱人或公司开刀征高税,以便把这些钱转移给穷人。
因此,一般来说中右政党如英国的保守党或美国的共和党会更积极于政府节支节流;而中左政党如美国的民主党会倾向扩大政府支出。显见,这不是一个单纯理论之争。
节约派如知名的经济学家熊彼得(Schumpeter)与海耶克(Friedrich Hayek)还认为,不景气也是个清理固疾与进行必要改革的契机。人通常具有惰性,在一般情况下,是难做出必要的改革的。进而言之,无止限的扩大债务与下调利率至超低水平会鼓励投机、金钱游戏与不必要地致成泡沫经济,如1990年日本或2008年美国次贷。
伸言之,政府动不动就打救经济会引发道德危害,即投机人会认为有危机政府必会出手相救,故可以放胆机,形成赌场资本主义,是很不德道的不当做法。说到底,这也是个人性的事宜。事实是,超低利率虽有助于振兴经济但低利率长期化迟早会致成泡沫,甚至致成劫贫济富的不良后果。因为,房地产被炒高到穷忙族要望屋兴叹,如2011-2015的大马。
伸言之,在全球化时代,美国搞量化宽松固然一时制止了经济危机,可这些近4兆美元的钱,有不少流入新兴市场兴风作浪,炒高资产价格。一旦美国把利率正常化时,这些热钱又会一齐退出新兴市场,进而引发新兴市场货币贬值或是闹钱荒(因资金大量外流)。
节约派也认为无止境的大手大脚花钱,其实也是很没效率的。它虽可能降低企业的举债成本,可也使许多本应被市场淘汰的不良企业、僵尸企业存活下来,进而阻碍了市场创造性破坏的进化历程。没有淘劣择优,经济怎么可能强大起来?
只是左派学者可能会认为,创造性破坏未免太过硬心肠,置效率于人道主义之上。谁是谁非?这里也显出经济学并不是科学,也不是单纯的学科,而涉及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