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治发展,经历509洗礼,到今天出现了“巨变”。过去国阵一党独大局面已不复存在,朝野政治一分为二,没有一个政党可以获得过半的国会席次,因此朝野博弈尽管剑拔弩张,但也不忘寻求合作的可能。
纵观全局,其实马来政治一分为三,巫统、土团党、伊党彼此的分裂与权争,正好为我国民主体制创造有利形势。过去国阵在政治上呼风唤雨,不可一世,几乎完全无视其他族群基本权益,只要照顾好马来单元族群的利益,选票自然来。
今天政局似乎符合古语所云: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马来政治已不是铁板一块,彼此竞争态势使得“一家亲团结”的假设不复存在。
过去马来民族不断利用危机感,来提醒其他族群“自己才是这里的主人”,并以此来建立民族自信,而他们忘了自己本来就是这个国家的最大族群,这正是我国政治吊诡与矛盾之处。
华裔族群,这么多年来争取母语教育发展,在面对政治打压下,留下斑斑血泪,罄竹难书。华人心目中最亮眼的华教斗士,林连玉、林晃昇、沈慕羽、陆庭谕先后离逝,他们在华人心目中的功绩彪炳、德高望重难以磨灭,成为华教界的伟人。他们为了华文教育赴汤蹈火、无畏无惧、勇往直前,留下的足迹,成为一代人永远的记忆。
当年的斗士,其实也可以妥协、可以和稀泥、可以不那么认真,或许他们也不会遭遇人生劫难,面对牢狱之灾,丢失公民权、被暴徒殴伤等。
维护母语权益,并没有否定马来教育,华文独立中学三语并重,符合多元教育特色,但马来人为了种族政治需要,刻意挑起马来人对华文教育的“恐惧”。马来民族政治的危机感,需要在政治上“假设”华文教育对国家教育的“挑衅”。独中以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无疑置国家教育于尴尬处境。马来政府期待所有各民族都要依循国家教育政策,以马来文马首是瞻,国家教育政策外另立其他语文教育,又是集中特定族群学习,是马来政府难以“容忍”的。
统考是华人的“图腾”
统考,这么多年来一直就像一个“图腾”,代表了华人的心血、意志、情感、奋斗、坚持等。今天政治的发展,是否可以漠视这个图腾,而跟政府的任何协商中,回避此华人难舍的华教情意结。
从政治层面,当然我们愿意看到国家大格局可打破固有思维,政治局面可被改变,问题是华人过去慷慨激昂的基本权益,在国家发展合作的大潮中是否会被搁置一旁?
今天,希盟与执政党的政治“合作”也好,“交易”也罢,愿意在政府同意的国家改革条件中进行“必要的妥协”,我们乐观其成。但显然的反对党内部的步伐并不一致,本来跟希盟在同一阵线的斗士党、民兴党、大马民主联合阵线(MUDA)等都不同意“政治转型与稳定备忘录”的签署,并认为反对党必须“独立”才能发挥监督功能,岂可与执政党“合作”,等于自废武功。
反对党内部矛盾是否会被扩大而为今后彼此合作留下嫌隙,值得关注。统考,在来届大选是否会继续成为各党博弈争取华人选票的关键因素?是否还会被列入竞选宣言?还是在朝野合作大格局中,统考逐渐沦为可有可无?
“大马一家亲”的背景下,朝野政党之间在妥协中,政党利益是否可与华教利益切割,“大马一家亲”的精神是准备包涵华教的“根本利益”,还是在“妥协”中变得无关紧要?
10月底将提呈的2022年国家财政预算案,华教拨款是否会被列入其中成为常态。目前在疫情底下,许多独立中学都面对经济困难,需要政府更大的支援解困。如果国家预算案没有充分考虑独立中学的“需要”,希盟的所谓“一家亲”,不是等于用预算案过关来保卫首相依斯迈沙比里的官位,保障朝野各政党的公平拨款,而没有把华教求存摆在台面加以重视。国家财政预算案将能验证所谓的“大马一家亲”,希盟与政府的拥抱,有没有把华教给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