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盟上周正式与政府签署了《政治转型与稳定谅解备忘录》,顿时惹来了许多的议论和猜疑,促使希盟各党领袖马不停蹄出面澄清,声称希盟即便签署类似协议,但仍旧是反对党,会持续监督和制衡政府云云。更甚者如希盟共主安华,也不认为备忘录等同早前的“信任供给协议”(CSA),避开不必要的误解。
不过,有一些时评人,如王维兴认为,该备忘录无疑就是CSA,有相同的概念、内容和目的,而且政治约束力大于法律约束力,因此遵守协议是政治义务,若任何一方违背政治承诺,就将面对选民的裁决。
无论如何,此CSA非彼CSA,即希盟不加入政府的情况下,配合政府达致共识与共同改革。所以,希盟打著犹如──能藉政治稳定和影响政府决策的旗号,是多少赢得人们赞同和鼓舞的。
眼下巫统主导的政府,仍旧是一个老谋深算和诡异多变的政权。依斯迈沙比里即便掌权,也是巫统的人,却未必等同于巫统的胜利,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巫统乃至土团党都会因内部不和谐而再次爆发危机,而且危机的最大可能还是首相本身所属政党,听起来真吊诡!
所以,当政府与希盟签订备忘录,土团的立场是抱支持态度的,而巫统则也大致认同此策,该协议就像“一录各表”,任各党发挥和安抚,这种三角关系确实值得持续探讨。表面上看来,巫统掌权后象征著国盟政权稳住了,但那114席就连首相本身都怀疑其稳固性,以致需在执政党以外,另找反对党来稳定政局,实属奇葩。
希盟的催化角色?
既然如此,希盟愿意化干戈为玉帛,政府也伸出橄榄枝,一拍即合实也无不可。这个所谓的备忘录亦非严格上的信任供给,而是彼此交换政治利益与条件的约束文件,而国盟、国阵与希盟三方则维持分立,政局稳定、重振经济、实施改革等是各造的共识。当然,希盟更愿意不断表态自身立场和扮演催化改革的作用,以努力表现自身虽非执政党,却能有主导大局和改变政局的手腕。
亦不过,诚信党主席莫哈末沙布近日的言论可真劲爆,仿如若非希盟给脸,国盟政府早就倒台了,签署备忘录无疑是警示内阁部长。奇了,这么说来对希盟而言岂不更好吗?而且就末沙布爆料安华能凑够数是真的,若真如此,那希盟当时就应上台执政不就得了?再者,安华既然信心满满,是否意味著执政党中,有者已与希盟暗通准备跳槽,继而引起政府倒台?又不过安华有种种“狼来了”劣迹,此话也未必信得过,而且希盟欲再挑拨离间,甚至不惜颠覆政权,在当下的局势更惹人生厌。
所以无论朝野阵营,这个时间点上合纵连横、相互制约,基本合乎了各方的政治议程和利益盘算。虽然希盟因此得以“信任”和“参议”政府,但若表现差强人意的话,最糟的结果恐将由希盟来买单。签署了协议,难免同样会被相等的制约所捆绑,而非希盟单独能制约政府而已。
然而,备忘录也说白了即效率低,其价值和执行效果都很低,也正好符合各方的利益和需求;既然如此,诸君也别过于指望此协议能发挥出积极效果,同时也请放心,反对党今犹在,不过它亦可能自废武功,需要国人加倍监督和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