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英国与澳洲向外宣布成立名为印太安全联盟(AUKUS)的军事同盟,为美国主导的印太军事联盟增添新的元素。这也是罕有地在防务军事上的核武合作。其中最明确的意图是美国将协助澳洲兴建8艘核潜艇,以在印度洋和太平洋进行长期的驻防和巡逻。
这意味著法国与澳洲早前达成的12艘核潜艇的交易将失效。有说总值660亿美元/2764亿令吉,双方是于2016年签署,原本预计在10年内完成交货。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惹怒了法国政府,马上召回美国和澳洲的大使。法国外长勒德里昂更形这是盟友(指美国)在背后插一刀,也要美澳两国政府作出解释。
根据媒体分析,美英澳三国联手,从种族上看是血脉相承的,他们都是盎格鲁—撤克逊人的后裔,所谓“上阵亲兄弟”,正是这个意思。
除了血浓于水外,美国、英国也需要澳洲在海洋防务上扮演更吃重的角色,也不会担心发生背叛的事件。因为在国际形势日益变化下,美国是有必要寻找铁杆盟友,而又对中国有“刻骨怨恨”成见的国家。正好在2020年与中国关系闹僵的澳洲,也就成为美国组成新联盟的重要伙伴之一。
与此同时,澳洲总理莫里森公开承认之所以向法国取消订购核潜艇,是因为对“法国潜艇存有深刻且严重的担扰”。有关此事也在早前有向法国政府提及。
莫里森说:“我们对攻击级潜艇提供的能量不符合我们的战略利益深表关切。如果违反情报部门和国防部门的建议而继续进行协议,将是职责上的疏忽。这样做是违背澳洲的战略利益的。”
美英澳的合作意图
有人就此提出质问,在美英澳的合作下,会有什么样的私下默契吗?时至今日,究竟美国所反对的是中国崛起和强大,或是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差别才不共戴天?
只要我们从相关国家和区域的衍变作出探讨,就不难理解这些国家之间是存在一条被认定是“荣辱与共”的纽带。
最早源头,或许可追溯到二战后,为了防止越南被进一步“赤化”和共产势力在东南亚发生“骨牌效应”,就有8个国家于1954年在曼谷成立了“东南亚条约组织”(SEATO),成员有澳洲、法国、纽西兰、巴基斯坦、英国、美国、泰国和菲律宾。
这8个国家中,只有泰国及菲律宾属于东南亚国家,这个组织也就成为“反共的桥头堡”。到了1977年,因政局变化太大,包括马新独立及多国与中国建交,“东约”组织作用已告式微而解散。
1951年,也是在美国和澳洲的主导下,成立“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或称澳纽美安全条约)(Anzus)。它是一个关于防卫与安全的条约。一旦条约下的任何成员国家遭受攻击,其他成员国须予以援助。在1984年时,纽西兰因禁核武器,也就不允美国核舰进入纽西兰港口,但仍适用于美国和澳洲之间。在不曾解散此组织下,美国、澳洲及纽西兰也就因势利导地将这个组织作适当的调整。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