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能不能拿奥运金牌?”这绝对是近期国民最热门的话题。
与其说希望这枚金牌能让大马扬眉吐气,证明拥有参与国际赛事的能力,倒不如说国民希望能藉著破蛋的惊喜,为受政治乱局与疫情困扰的社会提振一些能量。
但是,奥运夺金真的就能反映大马的国力吗?这显然是个粗糙的伪命题。
奥运无疑是地球上最大型的运动赛事,除了拥有全球最多代表团参与,也囊括最多运动比赛项目,惟比赛日期有限,选手村也无法容纳世界所有选手,有些比赛项目就有取舍。
而这取舍,自然就成为主办国的夺牌顺位考量。没有一个主办国会牺牲在地举行优势,花了庞大资金,去筹办一些夺奖机率低的比赛;面子要赢,底气也要足,若主办国举办一些相对有利但偏冷门的项目,就算觉得讶异,相信大众最终仍会谅解这种赛程设计。
另外,除了主要核心赛事外,一些非常年赛事也会公开让会员投票,让大家相对公平选出一些可更换赛事。
不过,所谓的“相对公平”,最终依旧回到各国的夺牌机率算计上。没有人会投选对自己毫无胜算的比赛项目,所以每届部分运动项目看似有新意,实际上都是成员国各怀鬼胎的投票结果。
因此,与其说奥运是个最公平的运动比赛平台,倒不如说这是经过各国政治角力后,拉锯割舍而产生的运动奖牌大饼。表面上这是个崇高的比赛舞台,但绝对不是对运动员的唯一认证。
就像并非得过美国奥斯卡奖的才称得上最佳影片。拿过坎城、威尼斯与柏林影展奖项的电影含金量也非常充足。
让壁球纳入奥运项目
因此,看到日本出现一个13岁的滑板奥运冠军少女,还有本届首次设立的冲浪项目,很多人可能不自觉怀疑——连这个项目都能增设,为何更像正规运动的壁球,却迟迟不被纳入奥运项目呢?
要知道,壁球并非没尝试申奥,只是在挑战奥运之路上可说是屡战屡败。
2007年首次被国际奥委会选为2012年伦敦奥运的6个候选项目,最终却失利;在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遴选时,又以微票数输给高尔夫与7人制橄榄球。
至于在本届的东京奥运项目,虽然挤进决选名单,最后却与垒球大笔数输给原本曾被踢出奥运的摔跤。
比起滑板、冲浪、高尔夫球等,壁球讲求的力与美甚至更贴近传统运动模式,但是屡屡在争奥路上,依然不断输给更有动员拉票能力的现代运动项目。
这种隐性的政治角力,看似符合少数服从多数的公平原则,实际上却是列强间运筹帷幄的算计结果。
若壁球早早列入奥运项目,大马恐怕早就稳拿一枚女单金牌。而羽球或跳水队,或许就相对不用承担那么大的国民期望压力了。
不过,就算壁球没有纳入奥运,大家会就此否定已退役的“壁球一姐”妮可大卫的运动实力,觉得她是个名不正言不顺的世界第一吗?
她不仅曾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女子壁球员,也是首位夺得世界第一宝座的亚洲选手,更从2006年8月起,连续108个月卫冕世界第一,至今依旧是其他人叹为观止的世界纪录。
另外,她曾八度赢得壁球世锦赛冠军,五次夺得英国壁球公开赛冠军,荣获职业壁球协会(PSA)选为史上最伟大壁球女运动员。
撇开奥运迷思
值得一提的是,由国际世界运动总会(IWGA)举办,于每届奥运一年后举行的世界运动会,以非奥运会项目为主。妮可大卫不仅曾拿下3金1铜,还在今年举行的“世运会史上最伟大运动员”票选中,成为24名候选人中唯一亚洲人,最后更在百万投票中以高票成为冠军。
就算壁球没有纳入奥运,妮可大卫也不需要一枚奥运奖牌来证明自己的成就。
大马人民也是。与其得失心太重,仿佛将个人成就或国力与奖牌直接绑架,不断谴责运动员的失败,倒不如用更建设性的鼓励来取代,这种豁达格局才更配得上运动的最初核心精神。
最重要还是要撇开奥运迷思,真正探讨每个运动赛事的发展潜能,去除所有的不专业人事斗争,让运动选手能安心专注开发潜力,获得良好的训练机制,进而在每个赛事展现亮眼成果。
泳总与羽总,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