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信力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简单而言,公信力就是一种很正面的无形力量,它在检定一些人和事的时候,能给到人民信赖的信心。
公信力属于政治伦理范畴的一种概念,它是人民与生俱来的一种辨别系统,虽然无形、无相且很抽像,惟它却切切实实,在人民辨别一些人物和事情的时候,发挥了鉴定某个人和事,是否值得信赖的辅助作用。
公信力,英文词汇为Accountability,其意指为某一件事进行报告、解释和辩护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接受质询。说白了,公信力就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上的信任力,它既是一种社会信任系统,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
那么“公信力”这档子事,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机构、一个组织,甚至于政府而言,重不重要?
想必,不用过多赘言,大家都认同“公信力”,其实在任何时候,于任何事情来说,都很重要。因为,缺乏公信力的东西,是不会被人所信赖的,对吗?
509变天那一夜,握住巨大民意上台的希望联盟政府,就是凭著“公信力”,而得到百姓的支持,希盟领袖在野时的一言一行,在民间获得了极大的回响,他们所批评过去的东西,在很多人民的心中,迄今,还是历历在目。
然而,希盟政府却忽视了,这个得来不易的资产,一些官老爷在上台后的施政表现,不但不得民心,而且也正在把新政府在野时,所建构的公信力,逐渐地在消磨,频频U转的政策,遇事予人毫无担当的印象,让自己陷入了公信力危机,让人感觉沮丧。
表现反复无常
犹记得,希盟政府在野时,曾对一些前朝政府所推动的经济计划,例如东海岸铁路、大马城等,都批评得一文不值。当时的希盟领袖甚至在执政后,也把这些计划当成鸡肋,并且将之归纳为祸害子孙需要负担沉重债务的项目,不但缺乏经济效益,而且还连累国家需要背负沉重的债务。
始料不及的是,那些曾被新政府一口否定的前朝计划,一年后,却频频换了一个名字,重新被启动,如斯反复无常的表现,试问,新政府如何自圆其说,保障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公信力。
古语有云“人无信而不立”,以致手握公权力的政府更需要公信力的扶持,才能让百姓继续信任。反之,当公信力危机不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后果,将会接踵而来。
温馨提示,21世纪已然是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就算百姓属于善忘的一群,轻轻指尖一动,也能找出很多那些年的痕迹,假如新政府忽视公信力危机,面对民众的质疑,也是非常简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