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8双补选的成绩,显示政党在半岛西海岸若无法得到全民支持,是无法胜选的。这是选区种族架构问题,斯里斯帝亚补选巫统与伊党合作,票数有增加但不足以取胜,面对现实的问题就是没有非穆斯林票,而单独参选的马华,均得不到来自非穆斯林及伊党的票而惨败,这两场选举关键在于非穆斯林票。
斯里斯帝亚拥有45%非穆斯林票,无论巫统或伊党若跨不过这坎,是不可能成事。这场补选测试伊巫合作带来的效果,然而成功提高得票率却不能获胜,说明这合作并没有成功。得票率希盟58%,伊党41%,来回17%的差距,要胜选真的很不简单。
从数学角度来看,相比509希盟2万9250张选票,这是908补选时得胜1万3725张的一倍!再看伊党得票为9698张,过去509大选只得4563张选票,而巫统得票9878,若巫统伊党两党票数结合,在低投票率下是能攻下这议席的,但这是数学,不是真实的情况。除非巫统伊党能拿到选区内55%当中51%的马来票,现实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希盟内有3个马来党至少都有30%的支持率。
巫青团前副团长凯鲁阿兹万说得好,低投票通常对巫统有利,但是巫伊合作未能胜选,问题就出现在巫统及伊党两方面,相对过去巫统的胜选(得到议席)方式不是只注重马来及伊斯兰课题,故这种合作模式是没有效益的。带有这种认识的巫统党员,其实还有前巫青团长凯里。
巫统早在党选前已经分裂,凯里建议巫统开放党籍、主张走全民中间路线,扎希胜选党主席后则主张联合伊党,走右派路线。这场补选没看到凯里出来帮忙竞选,连伊党斯里斯帝亚候选人哈丽玛败选后也说了一句玩味的话:“若有更多巫统领袖站台,胜面会更大”!
若巫统现在的实力是30%马来票,当中接近3成是凯里派的中间路线支持者(以2018党主席区部支持率来推算),所以扎希的联合伊党策略,必需减去凯里的中间路线支持者。意思说扎希代表的巫统,不能得到完整的30%马来票。
伊党方面相对稳定,没有明显的领导分裂,但有基层不服从领导层的意愿,这问题在上次巴生区双溪坎迪斯补选已经出现,基层觉得混淆,为什么需要与死敌巫统合作?投票率低也很可能是伊党、巫统两方面的党员或支持者不出来投票,别忘了凯里竞选巫统党主席时,得票率是排名第二,有一定的基层实力。巫统、伊党同样面对基层不合作、不听说的问题,对党路线及定位不清晰。
伊党票没投马华
巫伊合作,从双溪坎迪斯补选来看,伊党支持者没投巫统,但在斯里斯帝亚,有部分巫统支持者投伊党,从巫统过去赢取的渠道来看,票数是增加了。这情况可以说伊党得利,但巫统还没得到好处,伊党基层有所保留,这迹像在另一场补选无拉港就很明显。
无拉港火箭得票率增至84.3%,对比509大选增加6.7%,在历史新低投票率下,能有这种结果,希盟特别的火箭的动员能力显然进步许多。马华也增加4%的得票率而保住按柜金,从选票倾向来看是低投票率造成的结果,低投票率造成保住按柜金门槛降低,同时看不到伊党基层支持马华的迹象。
从数学角度,国阵在509大选得票5874,伊党得6230,合计1万2000多张。这次补选,马华只得3975,投票率减半的情况下,也该有6000多张票才算及格,但是马华只得到原来一半的票,哪伊党的票呢?估计伊党票没有投马华。
从2场补选来看,巫统、马华联合伊党的策略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但伊党却收到巫统基层的支持,对巫统这现实利益分子,能感觉良好吗?马华伊党的联合更是神经错乱,马华领导饶舌也说不清楚干嘛要联合伊党?无拉港一战,看到马华依然迷茫在找定位,而火箭已经进入全盛期。
当然这补选均在希盟实力强盛的雪兰莪,还有就是议席中依然有相当大比例的非穆斯林选民,巫统就算联合伊党,要打败希盟还缺乏非穆斯林票源,这数学题不解决,巫统伊党只能望梅止渴、看到吃不到。基于马华的处境,若领导不换班、定位不确定、神经没治好,是无法面对火箭,原因是自己都不知道在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