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投票日,谁会入主布城,应是最多人关心的事宜。究竟花落谁家,可说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理据。笔者也不甘寂寞,表达一下个人的主观看法,以供参考。当然,政治是可能的艺术,不到最后关头,谁也说不准,故也不必太认真。
个人认为,假设没有重大的变化,且全面三角战、多角战成为事实,国阵应是最大的得利者,而其他4个马来政党,应是受损者。当然,这是就整体情况而言,不排除在个别选区,个别情况下,国阵会是受损者,如在巫统对伊党险胜的选区,土著团结党的加入,有助于伊党取胜。
说整体上言,全面三角战会提高国阵的胜算主因在于,在现有的222个国席中,有115个是乡区,其中沙巴有18个,砂拉越有19个,而西马有78个。这些乡区选区,绝大部份是土著或马来选民占多数的选区。
乡区巫裔投党不投人
在2013年大选中,砂拉越国阵成员党赢了31席中的25席,假设其他情况不变,国阵保住25席应不会太难。就沙巴言,国阵成员党在25席中,赢了20席,尽管情况有变化,也应能保住15席左右。合计便有40席。就西马的165席与纳闽的一席言(166席)不易判断。
只是,总的来说,巫统一贯会打总议席中的至少一半或略过半,即110多席,也会赢一半以上的议席。可今次针对巫统而来的土著团结党只打50多席比巫统少一半,这对马来民族本位或伊斯兰本位的乡区选民言,选巫统是较安全的保障。
众皆知大马的选举制度是赢家通吃制,在三角或四角战情况下,任何得票最多的政党均会赢家通吃,而不必要过半数。在这种制度设计下,即便土著团结党可能削减巫统的得票率,却末必会削减其得席率。
这里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乡区马来人一般多是投党不投人,认党不认人,尽管马哈迪有个人的魅力,可在投票时认党不认人及种族与宗教本位思想会使他们更倾向于熟悉的魔鬼而不是陌生的天使。毕竟,巫统在乡区已老树盘根,老马个人魅力再强,也不可能强到足以使其得票率高过巫统,更何况,个别选区上阵的土团党候选人,未必有足够的魅力与资源来动员支持者。
在西马,独立候选人一向难有立足之地。终极而言,大马政治中,特别是在马来选区,除了马来支配权(KetuananMelayu)与伊斯兰支配权外,就是金钱支配权,五行缺水,粮草不能先行,是很不利的。
种族主义先于一切
伸言之,在马来乡区,可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巫统的是老牌伊党。一般来说,保守与年长的马来乡区选民,会较倾向马来本位或伊斯兰本位政党,而不是多元主义政党如公正党。实则,也因为这个顾虑,老马的土团党才会采用土著团结党这个党名,也强调它不是多元种族政党。问题是,它的路线与巫统没有本质上的差别,这就使得乡区选民得在两个同质政党中选一个,而长期执政的巫统自然是较可靠的选择。这是现实。
其实在华人方面也是一样。一般来说,华人也是选党不选人,只要不是在行动党这一边的政党或独立人士,均会被华人视为是搅局而被抛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马来乡民也会在不同程度上有这种同理心。这是大马的种族与宗教结构、选举制度(赢家通吃提高了输赢的成本)与政治文化等综合因素致成的后果。
在这种赢输成本偏高的格局下,对种族本位与宗教本位的选民言,什么公平正义、良好治理都要摆一边。最重要的是让本族人本教人掌控政权。土团党再强也不太可能会出现议席多过行动党的结局,自然也主导支配不了政权。对华人言,这固然是好事,可对种族本位的马来选民言,这是坏事。
种族主义与宗教主义先于一切。在其他多元种族宗教国,这也是常态。实则美国特朗普能胜选便与选举制度与这种种族(白人至上主义)有关。这不是大马的特例,而是具有普遍性、长期性与复杂性的现象。
民粹竞争
就马来海啸言,个人认为一般的马来青年并不很兴趣于政治,不少人甚至讨厌政治,他们较热衷于足球、艺人类的事。这一点也可从最好卖的马来八卦新闻报章Metro(大都会)中一窥究竟。外加上马哈迪出来后,马来社会也流行起废票论,故马来海啸即便有,也颇有限不会强烈到如505时的华人海啸。更何况,华人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退烧。约言之这是个用心良苦的心理战术,目的在于激励人,特别是华人踊跃参与投票。
至于公共议题如消费税,希盟内部也有分歧,包括领军人老马本身也对取消消费税与所有收费站有所保留,剩下的就只好斗民粹,而民粹竞争正是这次大选的最突出特点。大马政治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不进反退,一方面是走多元民族与宗教路线的公正党与诚信党需要走种族路线的老马领军,进而削弱了开明进步政治的号召力,他方面,过于赤裸裸的民粹与比赛派钱也令人感到沮丧。
给人总体印象是,马来西亚政治有走向台式政党恶斗与民粹化的趋势,不论是哪一方胜出,前景均不容乐观,因为根本的问题如公务员过剩不会得到认真的处理,双方都在搞短线操作,而非长远的生产性投资。以上是笔者现阶层的主观看法,姑妄写之,读者亦不妨姑妄读之,不必太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