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以巫统为首的执政党宣布4月7日国会解散,这么巧的竟然发生社团注册局早两天先把土著团结党也给“解散”了,其“剿灭”土团党的动机明显,使得这个以老马为骨干的政党在来届大选无缘向执政党叫板,说明了巫统对土团党的恐惧,也印证了马来海啸的“暗流汹涌”,巫统不得不先下手为强。
看来现在巫统面对同样的“窘境”,这个政党由于延长党选的期限到期而没有进行选举被16名党员入禀法庭,行动党国会领袖林吉祥就点出问题的关键:即社团注册局无权一再延长巫统的党选期限,更指当局如依法行事,就应像对付土团党般向巫统发出临时解散令。如果巫统可以不被“临时解散”,社团注册局的独立与公正,必受到质疑。如果社团注册局直接介入政治,以至出现对某个政党“邀功”,而“厮杀”另一个政党,选民心中会有“一把尺”。
围剿马华志在国阵
在政治的疆场上, 巫统的“心狠手辣”,从上一届大选对付行动党差点使其几乎失去使用火箭的标志竞选,现在再次上演同样的戏码,直接迫使土团党“消失”,让巫统避开强大的劲敌。政治可以如此操盘吗?
行动党在即将来临的第14届大选,准备直捣马华的“黄龙”,在关键的选区遣“大将”派“强兵”直接对垒马华的所谓“精英”,引起热议。之前原任行动党古来国会议员张念群的“围剿”马华论,使得马华坐立不安。在马来西亚面对两线制的大格局中,巫统早已毫无悬念的“围剿”土团党,看不出行动党为何没有“围剿”国阵党羽马华的道德基础。如果马华要“反围剿”,是否也应该去阻止巫统“围剿”土团党?
两线制的精神,就是改朝换代。在国会222个席位中,两个阵线的角力不可能“协商分配议席”,任何一个阵线要获112个议席才可能获得简单多数执政,因此每席必争,每席必赢。行动党“围剿”马华的基础,是奠基于要击垮以巫统为首的国阵。在仗前两兵交战,必有胜负,当马华无法说服华裔改变对马华在国阵的唯唯诺诺,无法证明其在华裔权益面前敢于向巫统叫板,那马华的退场就成了必然。国阵在大选前的大派政治糖果,是否能够奏效,选民是否能看清其荒谬,是否懂得拒绝被“收编”,将考验选民的政治醒觉。
国阵同样在来届大选,突然对华小的兴建与迁校如此“宽待”,从正面来看,当然华社如获至宝,欢心鼓舞,当这不是制度化的兴建与拨款,就暴露了华小已被当作是大选的工具。独中统考的问题,政府早该在国会解散前承认,以表落实的诚意,而非在选情胶著时,赶忙“回应”反对党的政纲。仓促的“承认”,就会出现字眼的“模棱两可”,“Boleh dipertimbangkan ”(考虑承认)竟然可以有慌腔走板的“解读”,而目前董总也不接受历史科必须及格的要求。
大派糖果已是政治最低廉的手段,国阵可以夸夸其谈,承诺是否会兑现暂且不说,执政时交出了那些成绩才是关键。就如华社期待以当地人口的增幅来决定哪里增建华小几乎是空中楼阁。王对王已箭在弦上行动党与马华候选人的“王对王”,已成为华社关注的议题。一些领袖不了解“政治改革”议程的迫切,提出马华与行动党“精英”为何不能共存?事实上,行动党与马华的“王者之战”,表面上是行动党在围剿马华,但大格局却是应对巫统的机关算尽,特别是选区不公平的划分。希盟唯有促成国阵的巫统、马华及其成员党兵败如山倒,才可能实现马来西亚真正意义上的改朝换代。巫统对希盟土团党的赶尽杀绝,行动党对国阵盟党马华的“王对王”,不过是战略的需要。
第14届大选是马来西亚20年前烈火莫熄政治改革运动的延续,是马来西亚走向正常民主国家的必要“阵痛”,巫统的垮台与马华的溃败如果能因此成就历史性的两线制,以至于告别国家的腐败,带动国家的起飞,这难道不是全民之幸?
国家领袖贪腐,大家心照不宣,制度的缺席与制衡的失效是关键。朋党主义,官商勾结可以通行无阻,都一再的验证巫统的威权使得其成员党唯有俯首称臣。一马丑闻的延烧,揭弊成了难题,这一切都在考验马来西亚的政治操守与道德准绳。
今天两线制是大格局,反对党提出的政纲特别是限制首相任期,改革总检察署等,是建立正常民主国家的基础。“王对王”的形势已箭在弦上,亚依淡国席行动党柔州主席刘镇东对垒马华署理总会长魏家祥,以及安顺国席行动党霹雳州主席倪可敏对垒民政党主席马袖强,这将是全国最令人关注的焦点。如果改朝换代继续是本届大选的主轴,行动党显然已经主导了“议题”。
马来海啸是否能够席卷全国,真与假、是与非众说纷纭。但一旦结合华人海啸,印度人海啸,改朝换代就可大事抵定。
国民所得的停滞不前、消费税的负担、马币的贬值、新加坡马劳的悲歌、贪污的横行等一再拷问这个国家该往何处去?如果国家领袖可以面对腐败的质疑而面不改色,看来唯有通过选举制度来终结其政治生命。无需畏惧“王对王”,该畏惧的是马来西亚是否已沦为衰败国家而我们还在做“春秋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