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公会(简称“马华”)近年来在政坛上的边缘化趋势愈发明显。日前,马华总秘书张盛闻公开表示,马华已给予国阵超过两年时间厘清方向,如今若仍看不到清晰路线,就应主动提出自身政治主张。这番话,道出了党内焦虑,也揭示马华今日的政治困境。
自上届全国大选国阵惨败后,巫统为了延续执政地位,不得不选择与希盟合作组成“团结政府”。巫统主席阿末扎希因此成为副首相,权位加身。然而,在团结政府架构下,巫统对于政策大多采取配合态度,少有批判或反对,反而显得顺从。
反观马华,虽同属执政阵营,却频频对行动党发难,批评其虽握有40席国会议员,却在政府中毫无表现。这种“内部对抗”式的操作,实质上是马华试图通过“抨击”行动党来维持自身曝光度,以此巩固残馀的政治基础。
然而,这种策略是否有效,令人质疑。马华在国阵内缺乏话语权,根本原因在于其在选举中的惨淡成绩,仅获两席国会议员,自然难以获得巫统重视。若马华将挫败归咎于巫统,巫统也可反击称是马华未能争取华人选票,才拖累整个国阵。此类互相指责,不仅无助于国阵内部团结,反更暴露政治弱点。
在现实政治中,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希盟重新掌权后,巫统加入团结政府的首要考虑因素是自身利益,而非马华的历史贡献。过去数十年马华对国阵政府的全面配合以牺牲华社权益为代价,今天却未能换来一官半职。若马华仍寄望巫统施舍团结政府分配的官位或资源,只会继续陷于被动。
问题在于马华是否愿意选择另一条路?若国阵未来决定退出团结政府,改与国盟合作,马华或许就有机会重新争取政治空间,甚至与行动党展开直接对抗?但当前看来,马华仍陷于犹疑之中,既不愿彻底依附巫统,也不敢另起炉灶,缺乏战略定力。
马华之所以处境艰难,也与其长期未能为华社争取足够权益密切相关。过去六十年,华文教育、语言地位、民族权益等议题,始终悬而未决,令选民失望。即便当年拉曼学院(现为拉曼理工大学)的创办也存在诸多争议,毕竟它曾是牺牲华文独立大学梦想的政治妥协。在华社眼中,马华领袖留下的名句“争取华文大学如铁树开花”早已成为铁铮铮的残酷历史记忆。
如今的马华若真有破局决心,就该义无反顾,对国阵表明清晰的党立场,而非一边依附巫统,一边质疑其走向。政治不是等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一个政党若连走出去的勇气都没有,又如何赢得民意与未来?
既然身处执政联盟,马华就应承担起共同治理的责任,放下反对党式的心态。否则,不仅丧失执政正当性,也将被边缘化,终成又一个泡沫政党,被历史淘汰。
马华要脱困,不能再观望徘徊。马华在执政党内却扮演反对党角色的矛盾只会让人笑话。马华只有果敢走出自己的路,或许才是最后的翻身机会。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