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痛恨”执政党国阵,支持反对党希望联盟的群众,对马哈迪作为希盟领袖的角色仍然充满“敌意”,他们更不愿意见到希盟的首相人选竟然是前朝国阵主席的马哈迪。
马哈迪官拜首相22年,曾经在马来西亚政坛叱吒风云、权倾一时、对政敌绝不手软、对华教的建树也没有立下大功。前副首相安华今天牢狱之灾的艰难处境,马哈迪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
马哈迪在任首相的22年,功过都具争论,看来那些对马哈迪的不满者,铁了心肠,就是认定马哈迪“过大于功”,不希望看到政治体制破坏的“罪魁祸首”马哈迪再次拜相,以洗脱其过去的政治“罪责”,尽管反对党一再重申这个过渡安排是暂时的,也是打败执政党战略的需要。
拒绝老马再任首相
马哈迪92岁这把年纪,早该安享晚年,含饴弄孙,享尽“荣华富贵”。但他却不干寂寞,就是要淌政治这滩浑水,弄得自己周身忙碌。执政党对他抨击纳吉政权的腐败大为不满,反对党推他为领袖却也得不到“群山响应”的民心,以至于出现包括社运分子在内的17个公民团体,与107名个人联署疾呼不要让马哈迪二度拜相的声明。
他们重申并呼吁国阵和希盟,撤除纳吉和马哈迪的首相候选人资格,因为他们都应该为他们在执政期间亏损公款、滥权和侵犯人权的事件负责。有趣的是,国阵肯定不会大选临时换将,纳吉也肯定是唯一的国阵首相人选。
马哈迪是否是绊倒纳吉的重要人选,这是关键。这也是反对党的支持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再问:马哈迪是否还有机会因此将功赎罪。
马哈迪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真心诚意的道歉是否就能“化解”一些群众的愤慨?还是历史已经造成,根本没有“转弯”的余地,马哈迪必须“入地狱”,甚至现在就得接受历史的终审?但华人一向支持的反对党行动党,以及大家认同的公正党实权领袖安华,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关口,选择了接受马哈迪,也愿意与马哈迪领导的土著团结党结合,共同面对彼此的敌人--纳吉。这里是否已经传达了一个清楚的讯息:反对党面对大敌,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执政才是硬道理
结合各种资源,本来就是政治的需要。今天的反对党不可能永远期待自身一直身处反对阵营,而没有强烈的意志使自己成为执政党的一天。执政才是硬道理,这是铁律。
推举马哈迪,实质是“利用”马哈迪的“价值”,毕竟马哈迪在马来社会的影响力不能小觑。当反对党已经没有伊党过去吸纳马来选票的力量支持下,土著团结党适时的填补了这个“空缺”。
马来西亚的政治现实是没有办法掌握马来人选票,所有期待的胜选将只会是空中楼阁。不论基于什么理由,马哈迪在“千呼万唤”中,终于在2017年12月30日在土著团结党第一次召开的代表大会上致辞时,针对他曾经犯过的错误道歉。这是否是就是对马来西亚77个公民团体早前不断要求马哈迪为茅草行动期间剥夺民众自由、以酷刑对付扣留者,以及为他在80年代破坏司法制度公开道歉的回应?
马哈迪1987年10月27日发动“茅草行动”,援引内部安全法令扣留106名朝野政党领袖及华教工作者,并关闭华文报《星洲日报》、英文报《星报》和马来文报《祖国报》等三家报纸,到今天仍然被认为是滥用权力及被视为极其恶劣的镇压。这位政坛强人道歉时说:他只是个普通人,就像其他人一样,他不可能从未犯错,而且不只是今天,而是在他从政的这些年,肯定曾犯下一些错误。对于过去所犯的错误,他想说声对不起。
致歉引来各种解读
马哈迪的道歉,引来了不同的解读,甚至还怀疑其道歉的诚意,以及要他点出为那件事而道歉等等。马哈迪拜相22年,千丝万缕、错中复杂的政体必然有对有错,是是非非硬要马哈迪一一胪列道歉的事件,恐怕也会挂一漏万。
反对党要在尔虞我诈的政海,与掌控丰富资源的执政党展开历史性的厮杀,谈何容易。如果反对党的支持者继续对改朝换代停留在“筑梦”的阶段,而不是倾全力去“圆梦”,就会困扰于支支节节的格局中。
马哈迪与安华能达成共识,能放下恩怨,即因当务之急是对抗及推翻纳吉领导的政权,其他问题可暂放一旁。如果马哈迪的过渡能因此成就安华的拜相,达到改朝换代的历史使命,那难道不就是反对党支持者的终极愿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