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教育,这个国家当家的领导,灵光一闪,常有独辟蹊径,不知所云的奇思异想。前不久华小教学改革研讨会的所谓四点共识,似乎也是这样:名目堂堂皇皇,但是,不知最终如何具体落实?
一曰教师集体备课工作坊、二曰教师华文教学提升课程、三曰家长教育醒觉运动,四曰海量阅读计划。说完这些,当初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补充:华小应该根据教育部推行的趣味教学、创意教学和高思维模式,相应改变。
身怀“72项博士、硕士、研究生文凭与证书、学士学位”的华总副总秘书陈耀星则言,硬式教育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大马想要先进,则得向西学习,不要自限在标准答案的圈圈,而是“鼓励学生拥有创意思维,答案不止一个”云云。
是耶,非耶,可是,时间呢?一天总得,谁都知道,不过24小时罢了。睡眠所需,8小时;一般作业,8小时;剩下的8小时,悉数用在学校学习,似乎还有所不足。
何况,时至今日,华小科目之多,已经超乎想像。三科语文,理解、文学、语法、作文,样样并重。科学的佶屈聱牙,数学之奥林匹克,纵然学有专长的家长,恐怕也力不从心。然后,还有一系列副科:道德教育、体育、健康教育、美术、音乐、生活技能、地方研究、公民教育、设计与科技、信息与通讯科技、历史。据此点算,连同会考的国文、英文、华文、数学和科学,共要应付15个科目之多。
课程的设计是否重叠,暂且不说,功课非一般沉重,由此可见。设想如果15个科目,皆有30分钟的作业,小学所读的总计所耗,至少450分钟,相等于7.5天。课堂之外,另有一连串课外活动,假如每个学生每周都要为此用上一天,七折八扣之后,他们最后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用在自己的爱好?
下课后,一般来说,学校都有加长版的上课补习,强制学生补习。下课了,家长说不定另外安排了安亲班或者校外课程。到了放学回家,如果身在大城市,往往已是万家灯火时分。
那么,何时腾出时间休闲,恐怕也是问题,逞论海量阅读。事实既然如此,可见研讨会的洋洋洒洒,纯属不吝溢美之词。一哄而上之后,事过境迁,最后必然是渐行渐远,一哄而散,戛然而止。
犹是耐人寻味的是,副部长乃至鼓励,华小董事和家协能成立旨在提升教学的培训基金,开办课程,增进教学,提高整体教学素质。推敲此语,可见华社今后除了盖建学校硬体,改革华小教学的软体工程,也要一一买单,真是情何以堪。
不管怎样,由此可见华小的沉痾宿疾,其实都是结构的问题。课程的设计,不但繁多,而且奇杂,不管怎么改革,显然只是纯属做戏而已,意思意思,根本纾解既有的桎梏。
但是,华社做事之道,就是这样,总是这样,结合众人,做一点事:开会之时,雷霆万钧,议会结束,踌躇滿志。文告发了,团体照拍了,接下来的那些事,你就不好一再追问,难怪家长都要认真考虑为孩子报读国际学校了。
本文为2017年华教节特辑系列文章,今年的主题是“歌唱林连玉”,由林连玉基金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