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郑和下南洋的旧时岁月,技术的桎梏重重,测量土地,制定地图,自然大不容易。历经工业革命促成的机器化,一切都悄然改变了:生产的增加,殖民之扩张,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地图之需求,也日渐复杂。
百年之后,随著电脑的发明和应用,变化犹大。接1960年代地理信息系统之开发,地图之测量,与日进步,越是精确。各种名目不一的软件,从此陆陆续续推出全球的市场。
过气的高科技
尽管这样,土地系统电脑化的工程,迟至1980年左右,方才登陆马来西亚。当时,内阁决意建构国家土地信息库(National Land Data Bank),跟著礼聘国外的专家开始著手研究相关环节之明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自此,系统百花齐放。南中国海两岸的中央部门、州属机构、地方议会,皆先后采用了不同的系统。此后不久,工艺大学的院校另外专设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学士课程,奠下新一个的里程碑。
1997年,政府决议结合多个部门之力,共同整合一个名以NALIS的国家土地信息系统(National Land Information System),方便测量师、规划师、绘测师、工程师、管理公司所需,一起出力提高发展的效率与效益。
但是,因为价格昂贵,成本不菲,地理信息系统这一套堪称是“旧时王谢堂前燕”。唯有等到谷歌地图的一纸风行,系统逐步“飞入寻常百姓家”。时至今日,迈向手机领航的大时代,这门廿年前的高科技,再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了。
认识这些,有谁明白吉打州土地局里名下土地收益(SUKHAT),以及土地拥有权(SPTB)的两套系统,何以问题层层叠叠,乃至两者所载的面积落差,高达逾2亿平方公尺,相等于半个浮罗交怡岛?
标示天壤之别
《2015年第二系列总稽查司报告》的发现,点点滴滴,读来不可思议极了:仅仅哥打士打县的土地局和波各先那之县属,两地各有3272个和1353个地段,面积相异,其中19个地段面积,相差超过5万平方公尺!
咄咄怪闻,非此一端:一块位在哥打士打县的地段,面积标明2亿4930万平方公尺,SPTB的记录,只有区区2万4930平方公尺。两者之间的标示,怎么犹如天地之别?
不仅这样,部分地段没有土地面积,档案所示只有不知所云的“0平方公尺”。有些地段的面积,虽在两套系统一致,唯采用单位,则各行两极:公顷有之,平方公尺亦有之;结果,据此估算,地税价格自然有所出入。
还有什么?系统之中,另有个别地段的面积,记有不可思议的负数。举例言之,SUKHAT显示波各先那县的一个地段,面积乃是-8380。窍门所在,行内的一个专家指出,乃是任何税率一旦乘以负数,自然也就不用还钱了。
由此可见,眼前出现这般问题,缘由不应只是出自系统,而是整套作业的设计和流程,有所严重的罅漏使然。如果土地局的领导,愿意预先设定自动检验的程序,想必可以轻易绕开了面积计算的出乖露丑。
然则,年薪774亿令吉的百万公仆,似乎没有把这些关键的要害当一回事。犹糟的是,我国的恩庇政治处处横行,不但造就了好大喜功的“有能之国”(Bolehland)也成就了甜头至上的“承包商之国”。
报告纯粹例行公事
何况,各自的单位,往往自据一方,各有山头,因而也有本身不便明言的盘算。认识这点,读者自可领悟,何以诸如土地局的部门本身,会有两套(甚至以上)的系统了。
是的,这个高科技试验王国的行政和管理习惯,总是这样,就是这样:同样的事,得做两次。可是,两大系统,是两个世界,互不相通,必须分开两次输入。结局如何,可想而知,自不待言。
这么一来,人力之资源,工作的时间,自然彻底地一再(被)糟蹋;国家最终希冀从中所得收益,则完全不成正比。那么,当初一掷千金投资系统,毕竟旨在为何,任谁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可惜,在众人的眼中,《2015年第二系列总稽查司报告》嘛,不过是年度之报告,为朝廷的例常公差,纯属意思意思。时过境迁,土地局的沉痾宿疾,系统的驽钝颟顸,何时才能像样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