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是“世界不打小孩日”(Spank Out Day),这是一个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在1998年发起的节日。他们希望透过这个节日,宣导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
回到马来西亚,近日有一则新闻,是一位8岁女童遭到补习中心院长体罚的时间曝光后,遭到网友指责涉嫌过度体罚。不过数日后,却有30位家长聚集在补习中心前,举牌声援目前被警方扣留的院长。而出席声援的家长不但都对该院长赞不绝口,认为孩子在学业与日常生活都取得了进步,而且孩子也容易管教。
但这里最大的问题在于,孩子真的喜欢该院长?他们是否了解过度的体罚可能对小孩未来的发展产生内心的阴影。
体罚导致少年叛逆
近日美国某大学发布的“打小孩伤害多于益处”研究报告显示,从50年以来的追踪的专业研究中得出结论,即在幼年时期被父母亲进行体罚越多次的孩子,长大后出现反社会行为的可能性越大,而且更为严重。
这表示体罚能够解决的问题其实是暂时的,也许身体的创伤很快就消失了,但内心的创伤却会一直延续,这表示体罚带来的后果比我们想像中还严重。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在学习中了解,而不是害怕。
也许有人疑惑,是否这表示说不体罚等于完全溺爱?其实这些年的研究报告都提倡一种新式的教育孩子的理念,即提倡多跟孩子沟通,少用武力解决问题。孩子其实也拥有自己的思考方式,而且能够跟大人进行对话,如果一味地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也会导致孩子的叛逆心理。
如同大人也讨厌暴力一样,孩子也会有同样的厌恶。我们需了解,不体罚不等于宠爱或过度保护,学习本应该快乐,体罚荼毒了孩子,也间接造成社会更多的暴力发生。
根据2011年统计,世界上禁止校内体罚的国家有22个,而禁止校内与家庭体罚的有近30个,而且不乏先进国家。而这里最大的问题是,体罚有什么错?东方国家常常有“不打不成才”的观念,认为小孩总是要打一打,才会听话,但是否真的是这样?听话的小孩真的需要打用藤条“教育”出来吗?
在大马虽然近年来有对是否尝试禁止校园体罚进行讨论,但法律仍然允许体罚。在2006就立法规定校园禁止体罚,虽然在2009年被撤回,原因是教师认为校园打架、霸凌等问题屡见不鲜,如果禁止体罚,那就无法控制学生。但这真的是否如此?被认为拥有“教育世界第一”的芬兰来说,就立法禁止体罚。故我们必须了解,以上的问题其实需要回到国家教育制度本身,即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而导致校园出现屡见不鲜的霸凌、打架、黑社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