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在少子化冲击下,会有学校因招生不足而营运困难,台湾朝野政党也表明会缩减大学量的立场,我国华社该关注这方面的议题。
目前华社对于台湾的升学资讯,往往接收的是部分积极到马招生的私校之言,不完全了解台湾目前的高教问题。
去年七月留台联总会长李子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留台联总所联系的学校大多部是老字号大学及优秀大学,学生总人数超过5千人,我们都是通过曾经留台升学的校友与这些大专保持联络,由此确保学生进入的都是好的大学”。
然而最新的第35期海青班有招生的27所大学中,就有两所未达五千(还有一所不达五千一);并非开海青班的大学都不好,仍有几所口碑良好的私校与国立学校,然而查看部分私校的注册率与学生人数状况,明显招生状况欠佳。
目前开得成班的大学仅17所(含未达五千人的二所),共录取1836名学员,大马学生占1720名,光是烘焙科就有大马学生620名,再涵括休闲、餐旅、烹饪课程,共是915名,超过一半,大量学生到台念烘培及餐旅课程,形成的人力资源是否为大马和台湾真正所需的?因开设观光餐饮等科系成本较低,使得相关科系扩张过多,台湾教育部最近也宣布私校未来得限缩招生名额,可见餐饮系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是饱和的。
思想左右决定
笔者认为渔牧、电机等课程应是大马需要的,大众传播班是不需要的,因媒体从业人员需受更多的实务与理论训练,而是否需要更多的餐饮类毕业生,值得探讨。餐饮类毕业生若留台工作,除面对市场饱和,也得面对台湾长期的低薪化问题,即使是其他课程的毕业生留台工作,也不容易。
笔者观察到部分招生单位、家长及学生的思维是“既然孩子不喜欢读书,高二可以不用读完,去读海青班啦”,而招生人员也会说“若孩子念海青班读到一半对学术产生兴趣,两年毕业后有办法插班进大学二年级”,使得海青班形成了不少家长及学子眼中“便捷”的升大学管道,无形中也为有招生压力的私校“补血”。
但有的单位没说清楚,是需有高中学位才能插班进大二,笔者认为这种“血源关系”是不健康的。
一般念了海青班后想升大学原因中,有的是认为海青班能学的太少,有的是不想回国,但却面临到有的大学禁止无高中学位者直升大学,有的可从大一开始念,若有高中学位可直升大二或大三。
两年海青班加插大,有幸是插大二留台五年,反之是六年;虽海青班号称免学费,但还需负担一学期约马币四千的杂费或材料费,而这价位与台湾的国立大学几乎同等,是私立大学一半,读了两年海青班及三年私立大学,学费总值却与念四年私立大学学费差不多,家长与孩子应考虑清楚是否值得?况且最后拿到的也不是文凭,若学生有能力,也应考虑直接读大学。
笔者建议应念完高中,再考量各种升学管道,这世界不止有台湾,无论是学生、家长或招生单位,勿有“抄捷迳”的心态,也勿被部分私校的大马仲介误导,而台湾官方也应设一定的机制鼓励申请者念完高中。
也许在大环境下,年轻人对国家失望,家长也希望孩子能走就走,当看到一点糖果,就没想太多,而一些招生单位想法是认为海青班至少是让孩子寻找兴趣与出路的管道。
归根究底是学校与家庭教育问题,为何会无奈致将快成年的孩子之教育希望寄托于外国呢?最后,笔者并非推崇文凭至上,没高中文凭也能有出头天,但若要念海青班,笔者坚决鼓励念完中学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