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大学学院25周年的感恩晚宴,9月25日首次踏出位于马来西亚最南方的城市柔佛新山,选在被列为国家文化遗产位于吉隆坡的隆雪华堂举行。南方大学走出南方,面向全国的意涵明显。作为大马首间民办大学,华社对其殷殷期盼,自不待言。
当晚的宴席,从《南方鼓舞》的雷动,到缭绕的《南方之路》歌曲,再到《南方印象》的历史短片,直落《南方之鼎》的人文精神奖的颁发等贯穿整场,把南方大学的历史轨迹有节奏的一一呈现观众眼前,确是一场丰盛的精神飨宴。
南方大学历经25年历史,如追索更早于1975年开课的宽柔专科班算起,已历时40年。我国许多著名私立大学的创办历史也没能及得上南方大学的办学经历。
宽柔专科班的开办,缘于当时的历史因素,一是新加坡南洋大学停止招考马来西亚学生。另一是此前华社力求创办独立大学的受挫。当时贫寒的华裔子弟升学的路径面对困局,宽柔专科班适时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化解华裔子弟的升学难题。
时代的变迁,市场的需求,加上教育的开放,以营利为主的私立大学吸引许多财团的加入,以期在庞大的教育市场分得一杯羹。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私立学院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也观察出大马大学教育市场的供需失衡。这一趋势也把大马的教育变革带向另一个新的发展态势。
学术与商品挂钩
但办教育是在作育英才,不应是粗制滥造。学术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但部分学院为了营利,也出现良莠不齐的弊端,缘于部分办学者过于急功近利,把“学术”与“商品”挂钩,造成办学的理念与学院的盈亏产生冲突。
诚然,多元化的教育提供多样的教育选择,今天学生的升学出路已经与当年的窘态不可同日而语。但能以扎根文化,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大学仍是凤毛麟角。商业化的办学,功利色彩浓厚,大学校园文化的熏陶与构建付之厥如。
南方大学学院、新纪元学院、韩江学院是华社三所具“代表”的民办大学/学院,分据马来西亚南、中、北三大区块,就地理因素而言,其可以照顾到不同区域的需要。过去曾有三校是否可以通过合并的方式进行资源整合的讨论,但时机不成熟,未见相关学院有更深入的讨论。
南方学院于2012年升格大学学院,成为首间民办大学。华社期待由小学、中学到大学一个完整的民族文化教育体系雏形总算看到矗立南方一角。作为一所大学,办学者所赋予它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显然是不同的。
大学的人文精神及其校园文化,将能使得学生陶冶其中而获得精神的慰藉与升华,进而培养社会关怀与道德情操。南方大学致力于建设为一所典范的大学,必将从塑造校园的人文气息、通过师生的互动、课程的实践、人文的讲座、及通识教育来贯彻及弘扬文化的传承。
校长祝家华博士就阐明南方大学对大学之道的坚持,他说:“这些年,南方大学正是走向文化、历史及知识的高度与氛围,积极共同创造优质的人文校园,感染文化与历史的深度,吸取广泛的现代知识养分,拥抱“南方”所象征的冒险、开拓、多元以及恢弘的视野与格局,并实践文化南方的宽柔君子之自强不息精神,以养成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文化人格完整的现代英才”。
传承发展文化
南方大学理事长张瑞发博士更指出:“在面对现代高科技的社会,南方大学更要有坚定不移与弘扬族群优良传统与价值观的决心,在积极推动科技的学习与运用的同时,南方大学也要灌输人文素养,才不至于辜负华社对南方大学的鼎力扶持与关爱”。
基于华裔的民族情感及文化认同,华社对南方大学的捐输不落人后,自南方大学升格为大学地位后,全国华社的捐款已经超过一亿,成绩斐然,是一种情意结,也在筑一个文化的梦想。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教授在《大学之理念》中就曾提出:“华人的高等教育在国际化的同时,在担负现代大学的普遍的功能之外,如何使它在传承和发展华族文化上扮演一个角色,乃至于对建构华族的现代文明秩序有所贡献。”
回顾1968年的历史轨迹中,独立大学的风起云涌留下许多奋斗历程,华人社会虽在与政府的角力中屡战屡败,但华裔屡败屡战的意志并没因此被击垮。
圆一个独立大学之梦,南方大学的使命被赋予重托。面对私立大学与学院的竞争,南方大学独显的个性与文化内涵,将在教育市场得到区隔与分流,毕竟其所培育的学子将在中华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熏陶中独显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