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又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定位发生争议。国民党说抗日战争一向由国民政府主导,而中共也只是扮演配角,不是在正面战场与日军较量。持这种意见的人以台湾总统马英九及前国民党军人郝伯村为首,他们也因之反对连战代表国民党前往北京参加中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大典,事后还余波荡漾。
在中国方面早就安排在今年9月3日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因为日本是在9月2日正式签下投降书,真正地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也认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抗日的主力军,也与国民党一道成为中流砥柱,因此不能接收国民党挂帅的说辞。
当然在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逻辑下,中共是居于主导的地位,因为它在1949年打败了蒋介石的国民军和中华民国政府。在同年的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此之后的一段很长时间里,中共的意识形态和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现代史的基调。
虽然已事过境迁,国共双方在抗日史上争论排名和地位并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但国民党则认为即使是手下败将也要撑住和争回这历史尊严。
关于国共在中国现代史的定位,我们可以从下列的历史进程理出一些头绪来: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武昌起义成功,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王朝(清朝)。1912年1月1日,他废帝制,改国号为“中华民国”(这意味著中国从那一天开始走向共和)。
本来孙中山在1894年已成立其兴中会,而后改组为同盟会及国民党(1912年8月25日由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等5个团体改组并成国民党)。
另一方面,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后,一批信奉马克思主义的知识份子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主要的创党人有李大钊、陈独秀及毛泽东等人。
联俄容共
1923年正月,孙中山接受了“联俄容共”的政策,也得到中国共产党的同意。
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第一届国民党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共产党员也以个人身份参加了国民党,共有10人当选改组后的国民党中央委员,包括李大钊、毛泽东和瞿秋白等人。
这是第一次的国共合作,当时的中共势力小地盘少,但有共产国际(以苏联为首)在背后支撑。
由于国共的合作使得1925年7月在广州成立了国民政府,但不幸的孙中山也在同一年较早时(3月21日)逝世,为后来国共的分裂埋下伏笔。
尽管1926年国民军领导北伐战争成功,减少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但在1927年蒋介石调过头来对付共产党,许多中共党人被杀和被逮捕,迫使中共转入地下斗争。
当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入侵沈阳而后拿下辽宁省、吉林省及黑龙江省后,整个东北三省尽落日本军国主义手里。张学良领导的奉天军则采取不抵抗政策。蒋介石也同意这种绥靖政策,反而更重视对付已在江西建立根据地的共产党。这就是蒋介石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怪逻辑。中国人民对蒋介石的容忍日军杀害百姓起了反感。换句话说,蒋介石的剿共也伤害了本身的形象和尊严。
就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中日战争后,蒋介石才同意国共第二次合作(他是在1936年因西安事变,被张学良挟持才同意联手抗日的)。在蒋介石看来,共产党的威胁比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威胁更大,彼此不但缺乏信任,而且在抗日的过程中也发生过冲突和流血事件。
根据史料显示,国民政府军在1937年8月22日任命朱德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俗称红军转为八路军),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兵额二万人。而八路军也被列入第二战区,归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此后又收编叶挺和项英的江南共军,编成新四军(红军转成新四军),以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共一万余人列入第三战区,由司令长官顾祝同指挥。
战后史料又显示从1937年到1945年,日军在中国造成二千万平民和三百六十五万军人死伤,并有265名将领陈亡,绝大多数是国民军。为此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宣称这是国民政府军在主导战争,不同意中共把国共当成“中流砥柱”的观点。
最近中国军方属下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二战大片《开罗宣言》的海报(可能是因剧情所需)有毛泽东的肖像,也引起马英九的抗议,指说与史实不符。接著马英九也顺著这一思路批判连战不接受劝告而强行到北京参加阅兵礼。
(开罗宣言是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国统帅蒋介石于1943年11月份在开罗会议达成,后来其内容也得到苏联总理史大林同意。主要内容是打到日本投降为止)
九三阅兵
从台湾的激烈反应和不同意中国的九三阅兵来看,它是不能接受中国把抗日战争当成中共的“功绩”,贬低了国民军所扮演的“正统”角色。于是原本从2005年起被逐步修好的中台的关系又产生龃龉,更为两岸的继续分割制造借口和舆论。
其实中共的态度和立场为顺应时代的转变也有所缓和,从“一定要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祖国”已表达了中共愿意用和平的手段达成统一,而不准备动用武力,除非台湾宣布独立。
除此之外,我们也注意到中共对国民党在抗日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肯定,例如1995年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时,江泽民也向国民党军队及爱国军官致以崇高敬意,只不过把国民党列在八路军、新四军和民兵之后。
2005年时,当中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胡锦涛说:“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这显然是为改善两岸的关系而作出的“历史新解”。
在2014年在纪念“七七事变”的77周年时,习近平干脆强调是中华民族的统战打败了日本的侵略,不区分国军和共军。这也意味著国共不分彼此而救亡救国,因此没有所谓“一边一国”。
中共的良苦用心就是希望台湾人心不要与大陆越走越远;尤其是日本刚通过安保法案,允许日本派兵海外而不受限制后,更需要两岸团结应对日本的新挑战和新挑衅,别再纠缠于历史的角色,毕竟攘外比安内更重要,否则亚洲前景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