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时正值佛光山东禅寺“精进禅七修道会”,由于身负文宣及履行采访职责,感恩有此善因缘,可以利用更多(公务)时间,与众学人一起放松、纾解压力,提升身心灵健康。(按:蜗牛并不是很有能力,但阿古很欣赏蜗牛颇有“毅力”的精神。蜗牛慢爬,也总有一天会到达目的地。)
兹就一些个人由知觉所得的经验累积来分享一下心得:尤其当吾人感觉疲惫时;再者,特别是今天社会环境乌烟瘴气,间接造成人们内心呈现纷乱、烦而至躁的情绪等现象,更需要用如同佛家“禅习”(“以念止念”、“以心治心”的心理过程)的方式来调整自己,这也算是一种“补偿”——是出自于本质,是一种沉静、安定与自己本具的深处灵魂“对话”(接触),找到自己的归依处。保持“清净”,才能用一颗很虔诚的心,跟诸佛菩萨交会、接心。
我们知道,佛法以“心”为宗,修行重在修心,而“禅”即是佛心。古德谓“行住坐卧皆是禅”。一向之印象,活动圆满日的心得交流时段,聆听彼等的感言:不外乎都是“能跟学识渊博的禅师╱法师一起修行,聆听充满智慧的开示是一种福气。”等类似回响。简而言之,即是“身心和谐、里外和谐、自己和自己和谐。”洋溢无限的法喜!
回归主题,话说回头:事实上,沉静是一种源自成熟心灵的由内而外的表现,它是一种力量,可以让吾人提高精神世界、更好的自我省思。而沉静的心灵状态则是一种能量:沉稳、扎实;呼出焦虑、吸入祥和;再见缠扰、暂停担忧。然后吾人可以对佛祖说:“有祢真好!”安静╱静思,是一种沉淀,虚玄浮面,诚挚扎根,疑惑悬挂,信赖著陆,过滤了吾人的杂念,唤醒了吾人的灵魂。
另一方面,于笔者而言,譬如,阅读(一些经典或文学类),也是一种安静的能量:总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光芒”或说“信念”支撑著阿古脆弱的灵魂;总有一种情怀让吾人感动。所以,又联想到,相较一堆随波逐流,或每天显得“不甘寂寞”的人,试问为啥“沉默”(内向安静的人)不能是一种力量呢?
回忆自上世纪60年代末童年时期著迷《儿童乐园》(按:香港最早的儿童期刊)起始,也基于那童年时期“很特别的经验”,无时无刻把握阅读时间,迄今仍喜爱阅读。可惜却惊觉岁月果然不饶人啊!视力极差,阅读和撰写的速度都在急剧衰减中。
心灵的沉淀
“安静”确实是一种力量。实例证明,小孩在安静之中也会慢慢酝酿、形成自己的想法与见解。随著年岁的增长与心境的转换,愈是发觉处在纷乱的社会╱日子中的现代人真的需要“安静”。诸葛亮《诫子书》就有完美诠释“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含义。
不论吾人将人生(读书、学习、工作、生活)当成甚么,在漫长的人生中,“安静”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个人觉得所谓“负责”就是诚实面对自己、审视自己。譬如视自己要面对的所有较大的困难(含括顽疾造成精神及肉体持续的痛楚)为自己人生中重要的一课。展现一种安定的力量,一直都积极乐观,就是阿古不断的思考、不断在努力的。
心灵的沉淀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需要在学习中逐渐培养和锻炼起来的修养(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奋斗不懈的“学习”);惟懂得“慎独”,有了更深入的感悟,才能更大维度的看待人生,才能活得更明白。而吾人拥有“明白”,就能得著佛祖(佛经)的启示——有关生命的最重要真理,并感恩上天赐给吾人精采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