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直都是一个政治附件。民主政府会带著自信,让国民尽可能学习,尽可能成长,以坐收国家整体进步后的超强竞争力;独裁政府则会自卑地限制与圈定,某些人可以进步,某些人不可以进步,以避免所有可能的,非公民"出轨〞或"造反〞事件。
所以我们既然生活在伪民主国度,就要学会知已知彼,以预备面对所有可能发生的教育限制事件:如小学母语时间削减、中学统考不受承认、海归博士无法获教席等等等。
虽然这些事对我们来说,是无法理解的,也越演越烈越荒谬。但对于那些想藉著教育进行永久统治的阶层,却是那么理直气壮、理所当然——想当然,现实世界也应该还没有什么人会助长自己的假想敌的。
所以按著已经被设定的政治—教育游戏规则,实际上我们已经不能再迷信明天会更好了,反之我们只可以用最可能的想像,来筹划我们的教育自助工程。
教会学生学习
而个人以为,身为一位追求多元并进,民族自觉自救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每天最急迫要想的是,要怎样才能帮助我们的听众,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并且可以不长期依赖我们?
可是要怎样在授课与教导后,就给同学们、学习者们留下一些深刻而又可以举一反三的思维模式,思考架构,而同时又不会成为学习者依赖的对象?就好像在作心理辅导时,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引导受辅者,一方面又要避免过度的移情作用一样?
去年我有机会在某教育机构工作。工作性质是每天陪那些上来我们机构的中学生,一起思考更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与更可能开拓的未来。但由于陪伴与关怀的时间太长,学生们若不是掉以轻心,就是视之为理所当然,结果工作果效很不让人满意。
痛定思痛后,我离开该机构,与另一群同道决定以更落地的方式,开了一个小食店,与同样的一批学生接触,但每天会写激励、提醒、劝勉、安慰他们的纸条,并让他们自己来抽签;以保持距离,但重信息质素的方式来影响同学,结果才8个月的时间,我们已经看见很多成效了:
让学生青出于蓝
一、原本对纸条嗤之以鼻的同学,在看到其他同学藉著小纸条得了安慰,鼓励与帮助后,自己主动来抽取。
二、原本只以顾客对商家的态度与我们互动的同学,在感受到我们的关怀方式后,自动调整了自己无礼的言行。
三、原本常说发泄性言语的(粗口)的同学,则尝试改变自己对我们和对其他同学的沟通方式;比较少粗口了,一些同学甚至自己戒绝了粗言污语。
四、还有一些同学知道我们在搞学习方法研究与实践后,就主动来与我们配合,甚至介绍家长给我们认识,以让我们能更深层认识他们,进而达到更好的交流分享目的。
五、好些家长在认识我们后,还乐意参考我们的指引,给他们自己与儿女买各式适合自己与亲子教育的资料与书籍呢。结果,他们终于走上了自主学习不依赖导师、专家之路了。
而这就是我们原本期待的结果啊!
因此透过实践,我们弄明白了一些教育原则与方向。原来教育是要:建立关系,激发动机,引出怀疑,提供方法,预备讨论,追求共识,衍生创意,放手单飞的。
可惜的是,我们今天的教育模式,并不注重关系,也抗拒让学习者发出疑问,然后只提供灌输的方法,不预备讨论,不鼓励创意,反之还鼓励依赖;因此可以想见,我们的教育模式,只会在无形中产生老师的复制品,而不是天才、人才。
这样我们要什么时候才能储备足以在任何全球化,多元化环境中与他人竞争的下一代子裔?
我想这才是我们真正的隐忧!除非,我们一开始进行教育工程,就想过要让跟从我们的学生、听众青出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然后我们又在实践中坚持这样的心态与目标。否则,无论是国家教育或族群语文教育,都很难走出困境、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