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大选之前,就在民联提出免费高等教育的主张后,吾人开始思考国内几百所大专学府,到底从学生取得的高教基金贷款(PTPTN)款额中,挣得多少教育集团的收入与利润。
2011年,Masterskill教育集团的执行董事艾蒙德(Edmund Santhara)的年收入是630万令吉,或者一个月52万5000令吉;对比一个月薪2500令吉的职员,其比例是210:1。对此,高教基金贷款的贡献良多。
同一年各大集团的计算,显示年收入位居榜首的其中一人,正是首相纳吉的胞弟,联昌银行总执行长纳西尔。他于2011年的年收入是870万令吉,或者一个月72万5000令吉;对比一个月薪2500令吉的职员,其比例是290:1。
我国高收入群与低收入群的对比,尽管落差高达290倍,却不是最高的。美国这方面的对比,落差高达500倍。只是我国主流经济的思维与运作模式,早已把高度资本主义的美国趋势,给本土化了。
美国趋势的一大社会特征,是收入悬殊的不断扩张。我国习惯用贫富悬殊称谓这类社会现象。但是,以我国政府一直以来对于贫穷的定义,比如半岛的760令吉,国人比较不会把“贫富悬殊”的思考重点,放在收入悬殊多重的角度上,加以检视。这也是为什么,在政府的施政过程中,中等收入群的处境,总是受到忽略。
今天,随著财政部长在公布2014年财政预算案时,宣布于2015年4月1日落实高达6%的消费税,吾人不得不严正检视收入悬殊的问题。用通俗的语言解说,一百令吉在一个收入悬殊落差高达290倍的国家人口群中,其使用价值的实质含义,对不同收入群体而言,存有很大的差异。
多数人薪资偏低
6%的消费税一旦落实,再加上汽油、糖、食用油、电费等通通喊涨,每个100令吉的额外开销,其社会影响面可大可小。对于月入2500令吉的国人来说,每个月不是钱不够用,就是所剩无几。100令吉可能是其每月仅存的款额,以备不时之需。相反的,对于月入5万令吉的高收入群而言,100令吉只相等于平民眼中的一块钱。
换个角度看,就个人所得税而言,2900万国人当中,只有约6.2%或者180万人缴税。他们占据了1300万就业市场的14%。换句话说,在1300万工作人士中,超过80%的人,其收入水平并不足以课税。这是马来西亚人的困境。多数人的薪资偏低,可支配收入的款额很少。
随著消费税的实施,吾人不能把思考的视角设限于经济角度,不予理会当今社会的状况。国人薪资偏低,家庭债务攀高,从纳吉任职财政部长前的60.4%,如今攀高至82.9%。其中房贷与车贷占据最大的比例。既然政府急于落实消费税,公共交通又未见完善,就应该在车价方面,进行大幅度的调整,特别是汽车国产税(excise duty),以加强汽车业的价格竞争,并增加国人的可支配收入。对于80%不符合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国人而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可用以应对消费税年代的到来。
让人纳闷的是,随著消费税的宣布后,却传出即将于年秒推出的国家汽车政策,可能强制5年以上的汽车,必须送往验车中心验车。这样一来,国人不只会进一步成为垄断(验车中心)政策的受害者,更被迫在消费税的年代,面临多一层的开销压力。
这是“阿公”(政府)挥霍百姓买单的年代,这也是百物喊涨债务高压的年代;这是政策失灵百姓受难的年代,这也是美国趋势本土化的年代。简言之,我国会在2020年成为收入悬殊的高消费税国。消费税,好?!